台股1月資金退場 當沖比均低於40%

去年當沖熱翻天,貨櫃三雄最熱門,曾經一檔股票一天就成交上千億元,當沖比多在40%以上,但今年1月每個交易日均低於40%,法人表示,年前觀望,資金退場是主要原因。
去年台股當沖熱度帶動成交量放大,5月12日成交金額達新台幣7828.25億元,創歷史新高,當沖比在去年5月20日首次突破50%,之後不但多維持在40%之上,也有不少交易日再次突破50%;直到去年第4季當沖熱度開始稍微降溫,12月明顯出現當沖比40%以上及低於40%天數相差不多的情況,今年1月更是所有交易日全都低於40%。
台股去年當沖不但帶動成交量衝高,全年成交逾95兆元,創歷史新高,更伴隨台股在7月中站上萬八高點,但指數持續創高之後,12月散戶大舉退場,近一半的交易日當沖比在40%之下。
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接受電訪時表示,去年第4季投入台股的中實大戶明顯減少,自然人成交比重大降,加上融資減少,這些與當沖相關的資金投資比重下降,當沖比自然也跟著大幅降低。
朱成志指出,去年第4季自然人成交比較第3季降低,外資成交比重上升,但外資是不做當沖的,內資做當沖,而做當沖的內資不是法人,而是以中實戶為主力,加上散戶當沖。
他說,去年第2季投資人搶當「航海王」,把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股價拱上歷史新高,長榮當沖比甚至高達80%,一個交易日成交金額也曾高達新台幣1000多億元,當沖資金即占數百億元。
當航運股當沖熱度下降之際,資金流向其他標的,當沖比也同步下降。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去年第4季成交值5億元以上自然人大戶3791人,較第3季大減28.59%;成交值1億元至5億元自然人3萬463人,也較第3季減少28.14%。
另外,證交所統計,去年第4季自然人占集中市場總成交值比重為65.78%,較第3季的70.25%減少4.47個百分點。
台股1月26日農曆封關日融資餘額2564.45億元,1月以來融資減少約257億元,1月當沖比均低於40%,最低近32%。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