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光專欄/離岸風電供應鏈 動能強
近年來離岸風電發展神速,主要由於發電成本較十年前減少近50%,2020上半年發電均化成本LCoE為美元78/MWh(每度電約新台幣2.2元),已與核能每度1.15元和火力發電每度1.77元成本差距大幅縮小,全球風能協會預估至2025年離岸風電LCoE可望比現在再降低30%。
由於風電和太陽能的成本下降使之成為再生能源的發展主軸,2018年風電與太陽能占電力供給僅7%,近年政策推動與全球環保意識抬頭下,規劃到2040年時,綠能比重將達24~30%,2050年時則有一半以上電力來自綠能發電。
各國政策推動與民間紛紛響應綠電,世界上主要經濟體如中國大陸、美國與歐盟等國家,紛紛訂出目標在2050-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此外,氣候組織與碳揭露計畫主導的RE100,以大型跨國企業為對象,積極推動企業在2050年前以100%使用再生能源為目標,目前會員已逾240家,其中有Apple、Google、微軟、HP等國際企業,台灣目前有五個會員分別是台積電(2330)、葡萄王、大江、歐萊德、科毅研發。
台灣政府推動無核家園,規劃在2025年將再生能源裝置量提高到27GW(占比提升至20%),而太陽能與離岸風電為發展重點,目標在2025年達成20GW(太陽能)與5.7GW(離岸風電)容量。
無核家園需仰賴綠電補足用電缺口,台灣具發展離岸風電優勢地利,且政策超前部屬,國際知名開發商皆以台灣作為亞洲主要據點,台廠供應鏈可望打入世界盃。如沃旭能源是台灣首座離岸風場「海洋風電」的最大股東(持股35%),目標讓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產業的樞紐。
WPD、CIP(哥本哈根基建基金)、NPI(北陸能源)將台灣設定為離岸風電亞洲第一據點,日本捷熱能源(JERA)、德國安能集團(EnBW AG)及澳洲麥格理綠投資集團也紛紛來台投資。
台灣擁有地理與港口優勢,同時台灣為國際大型離岸風電商在亞洲的第一據點,未來台廠將受惠鄰近各國風場開發提升營運動能。
台灣綠能政策推動,離岸風電為發展重點,新增裝置容量在未來兩年迎來高峰期,並在2025年後以每年1GW速度增加,在各階段國產化目標的引領下,世紀鋼、新光鋼、華城、中興電、永冠、上緯、天力等個股將率先受惠。
(作者是第一金投顧董事長)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