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疫情衝擊 金管會將推IPO特別條款

因應疫情衝擊,金管會將提出IPO(初次上市櫃)「特別條款」,企業申請上市櫃時,若剛好碰到疫情使得最近一期財報表現不佳,將從寬認定,包括生技事業及新創事業等,可特許僅看近一期季報,外國企業上市櫃條件也將檢討從寬;並全面檢討上市櫃公司現增(SPO)條件,以利企業籌資。(黃天牧:五招強化金融戰力)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15)日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金融三業目前最需解決的問題,銀行及保險是低利問題,證券則是直接金融偏低問題,金管會正全面檢討IPO、SPO,強化企業籌資。
因興櫃的財報是半年報跟年報,若今年10月申請上櫃,須提供今年1月到6月的半年報,剛好碰到疫情,訂單等數字都不佳。
因此,金管會將特許這些事業,可以僅提供今年7月到9月的季報,不用提供1月到6月半年報。這項豁免規定,對10月以後送件的IPO案件,都可適用。除此,證期局最近找會計師、券商座談,了解有何替代方案,讓這些有潛力的企業來做IPO。也有券商反映,現行外國企業上市櫃條件之一是,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稅前淨利達1.2億元及無累積虧損者。因疫情關係,會讓近一年度的獲利表現受影響,券商希望放寬相關規定,以利海外台商為主的外國企業來台IPO。
至於SPO部分,外界反映較多的是退件條款過嚴部分,金管會也會將全面檢討。
張振山表示,有關IPO及SPO規定,已請證交所、櫃買中心蒐集各界意見,等彙整外界意見,屆時都會一併檢討。
今年證交所及櫃買中心設定的IPO家數是52家,到目前為止只有九家掛牌,五家申請中,家數不如預期。
黃天牧表示,不止台灣,各國IPO家數都在下降,很多人需要資金,獨角獸或私募基金就可投資,IPO家數成長不快,是各國都會面臨的問題,金管會之前提出多元上市方案,及最近推動的新創板,都希望協助企業籌資。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