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期貨違約交割12億 金管會罰期貨商48萬
206期貨大屠殺事件後,拖了大半年,金管會終於開罰期貨公司。金管會今天(12日)發布,康和期貨在今年2月6日,有交易人帳戶風險指標,達到「應執行代為沖銷標準」,但康和期貨未執行代為沖銷作業,與內部控制制度規定不符,已違反期貨管理法令,核處48萬元罰鍰。
今年2月6日美股重挫,台股盤中「瞬間」暴跌逾500點,期貨市場爆發恐慌性殺盤,部分期貨投資人因為遭期貨商「強制平倉」慘賠。市場估計當天違約交割金額約12、13億,被稱為期貨大屠殺慘案,相關投資人更組成自救會強力抗爭。10個月後,金管會終於開罰。
金管會證期局今天發布,今年2月6日,康和期貨有4名交易客戶,帳戶風險指標已達到應執行「代為沖銷」標準,但康和期貨未執行代為沖銷作業,與內部控制制度規定不符,已違反期貨管理法令,決定處罰4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206期貨大屠殺慘案,當天有高達10多家期貨業者「涉案」,證期局拖了10個月後才處罰,但目前只看到康和期貨的處分案。
更詭異的是,206期貨大屠殺之所以釀成「慘案」,是因為多家期貨公司在當天,以整戶維持率不對,不分買賣、賣權一律「強制平倉」,被投資人抗議,遭期貨商以極端不合理的價格「賤價平倉」,導致不少人出現巨額虧損。結果強制平倉的期貨商沒看到被罰,今天證期局反而先罰當天「沒幫投資人沖銷(沒平倉)」的期貨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