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常勝軍/除息行情救駕 萬點有撐
兩周前本欄標題是:「新經濟不夠力,成台股隱憂」,美國新經濟股愈漲愈兇,谷歌、亞馬遜都超過千美元大關,但市場近來對「新經濟股」疑慮本益比太高,美股在6月9日衝高後突然重挫,6月12日台股外資出現6月以來最大單日賣超138億,外資6月到16日累計已變成小賣超82億,當然對比全年外資仍然買超高達2,391億,除息行情加溫,外資擁有分離課稅20%優勢,參加除息居多,短期無慮。
近日多檔美科技明星股跳水,五大科技股市值二天共跌掉千億美元以上,蘋果市值一天就縮水400億美元,臉書、亞馬遜、Netflix和Google合稱FANG「四大尖牙」,高盛發表文章:「FANG估價有誤?」及UBS瑞銀報告:「科技股即將被拔牙(de-FANGed)嗎?」這二個標題讓市場緊張,但沒被列入尖牙的Tesla特斯拉又創新高價384美元,電動車及無人車的未來潛力大,但政府不重視,電動巴士補助款已一年沒撥了。
今年FANG平均上漲44%,然而軟銀(S)、任天堂(N)、Recruit控股(R)與Sony(S)等號稱日本的「日昇SUNRISE四股」今年平均上漲65%。阿里巴巴也大漲到148美元,總市值3,770億美元,亞洲第一,全球第七,馬雲誇口20年後,阿里巴巴將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中國、歐洲、日本的「第五大經濟體」,對比國際新經濟股氣勢如虹,就算近日下跌,並非完結了。但台灣政府仍陷入舊思維的軌道經濟,不食人間煙火,台股長線堪憂。
美聯準會(Fed)6月14日升息1碼並公布今年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再度造成美股賣壓,如按此進度,預估明後年各升息3碼,熱錢會轉彎,6月21日MSCI可能會納入大陸A股,這對整體新興市場資金也是重大變數,外資還能愛台股多久?
理論上Fed升息縮表,長期公債殖利率應上升,債券看跌,但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反而下降到近期低點2.13%,市場看法不同於Fed,認為近日美國零售百貨股大跌,沒有通膨如何一直升息?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躺平為十年之最,Fed若繼續緊縮,景氣可能立刻反轉衰退,短期市場資金擔心股市波動才移到債市,市場質疑今年第三次升息的可能性,但9月縮表、12月升息,應是Fed排定政策,下半年謹慎看待。
萬點缺少激情,內資冷冰冰,美股暫休兵,台股原在萬點附近整理,我一直認為指數想像空間不大,只能來回整理,短波10,268高點,但巴拿馬斷交,一度觸動在巴拿馬投資很多的長榮海運,6月14日盤中爆量打到跌停,政府基金反而會積極護盤指數,因此只跌到10,033點就煞車,未來兩個月除息,指數被蒸發200多點,基本面好的個股可以填息,有的會貼息,指數將盤在萬點上下,形成狹幅區間整理。
國策顧問何美玥率企業參加美國投資峰會名為「選擇美國」,創下史上最大規模赴美投資考察團。台塑、義聯等集團都要赴美投資,巴拿馬斷交日,郭台銘也投下震撼彈:「最近在美國討論設廠參訪,感受美政府高效率,相對於台灣,台大癌醫中心的質子治療中心,申請就花十年才動工,台灣政府效率太差,若非必要,不會返台投資」。
政府硬推一例一休,在全球這種熱錢蠢動時,實屬不智,美商會已提出嚴正抨擊,對比台灣執著於投資輕軌,近日大陸發改委與工信部聯合發表:「全力提供15家綠能電動車,並嚴控燃油車增產」;蘋果庫克近期證實,已在進行無人車測試。台灣在「新經濟落後,前瞻又落伍」,政府帶頭「選擇美國」,誰來「看見台灣」?投資人只能在低量股市精選好公司,多留意有潛力個股的除息行情。(作者是萬寶投顧董事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