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下到入夜!16縣市豪、大雨特報 3地區慎防雷擊

房門爆裂!女房東穿白衣破門闖屋畫面曝 樋口飯糰老闆按鈴告了

2025報稅/執業者捐款節稅須符合三個要件 否則申報時無法列支出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提醒執行業務者,包括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若希望將捐款列為事務所支出須符合三大條件,才能達到節稅效果。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提醒執行業務者,包括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若希望將捐款列為事務所支出須符合三大條件,才能達到節稅效果。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提醒執行業務者,包括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若希望將捐款列為事務所支出須符合三大條件,才能達到節稅效果,包括捐款名義、憑證、對象與限額規定,若不符要件,即使捐錢也無法在申報時列為支出。

今年報稅季延長至6月底,國稅局近期接到許多執行業務者詢問,是否能將以個人名義捐款給國防或公益團體的金額,列報為事務所支出?

台北國稅局解釋,事務所若要將捐款支出列為支出,應先檢視三大條件。

首先,依現行「執行業務所得查核辦法」規定,只有在事務所名義下捐贈,才能列為事務所支出,若以個人名義捐款,只能在綜所稅中列為列舉扣除額,與事務所無關。

其次,執行業務者應取得正式的捐贈收據或相關證明,收據上必須載明捐贈金額、捐贈對象、日期等資訊,才能作為費用列報依據,若收據不完整或資料不足,將無法認列為事務所必要支出。

最後則要關注捐贈金額與對象,國稅局說明,對於政府、國防等捐贈,不設金額上限,可全數列報費用;但若是捐贈教育、文化、公益或慈善團體則有限額規定,原則上不得超過該年度執行業務所得的一成,超出限額部分,即使符合其他條件,也不能列為事務所支出。

舉例來說,一家獨資事務所收入800萬元、各項支出共550萬元,負責人以事務所名義捐出30萬元給國防、35萬元給公益團體,另以個人名義再捐出15萬元。

事務所捐款明細中,國防相關的30萬元捐款可全額列支,但公益團體部分因有金額上限,只能列報20萬元,因此該事務所收入扣除各項支出及捐款支出後,執行業務所得為200萬元。

至於個人名義捐款,都要轉回個人綜所稅的列舉扣除額,不能列為事務所捐贈費用。

國稅局提醒,許多執行業務者常因疏忽捐贈名義或不清楚限額規定而無法節稅,建議捐款前務必確認捐贈對象與申報方式,並且保留好所有合法憑證,才能保障自身權益、合法享有稅務優惠。


延伸閱讀

再戰呂秋遠 女方列9大QA駁想當老闆娘:真相需要被看見

撫養父母能節稅大家搶著報!律師提醒:非先報先贏?國稅局看誰真的有照顧

「陪沈團」推薦的台中早餐「他給吐司事務所」開幕了!重新定義吐司,限時買1送1、買吐司送紅茶

日櫻島火山連續爆發!灰柱衝3千公尺畫面曝光 鹿兒島25航班取消

相關新聞

5月全國房地合一稅49.5億元 這區連三月榮登「繳稅王」

根據財政部最新數據,2025年5月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為49.5億元,月增13%,比去年同期減少 20%。觀察七大都會區的...

報稅倒數12天了!全台逾8成完成 剩110萬戶未申報

所得稅申報進入最後倒數階段,民眾務必把握最後時間!南區國稅局提醒,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2024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

罐裝無糖飲料若免貨物稅 1年減稅利益估近15億元

立法院財委會今天初審通過「貨物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中設廠機製的無添加糖飲品未來有望免徵貨物稅。以去年徵收概況為估...

租稅優惠門檻將調降至年所得200萬?國發會表「尊重」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8日審查「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草案。為提供外國特定專業人士留才租稅誘因,立委提出修正版本,擬...

老農賣關埔土地原稅高達千萬 新竹市稅務局一招省90萬

新竹市張姓老農日前出售關埔重劃區土地,因該地區土地使用分區已由農業區變更為商務專用區,需繳高達1千餘萬稅款。新竹市稅務局...

2025報稅/最容易報錯的「捐贈項目」 點光明燈、安太歲都不能扣

報稅倒數階段,不少民眾準備列舉各項捐贈扣除額節稅,卻常因捐款對象不符規定,或將具對價關係的支出誤當捐贈,導致遭國稅局剔除補稅。國稅局官員提醒,「點光明燈」、「安太歲」以及支付入會費、參加法會等費用,皆屬常見的錯誤列報項目,提醒民眾報稅前務必審慎檢視收據內容與捐款對象資格,避免讓善心成為稅務地雷。...

商品推薦

FB留言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