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蜘蛛人?71歲翁跳上自強號「攀車廂縫隙」 從樹林搭到板橋被抓了

新聞中的法律/生成式AI創作 留意侵權紅線

AI時代來臨,在AI創作日益常態化的同時,企業與使用者也面臨日益複雜的著作權問題。生成圖片或文字是否具備著作權?若被商業使用,是否可能無意間觸法?最主要關鍵仍要先分辨,AI生成圖片是否有加入「人」的創作。

《著作權法》第3條第1款規定,受保護著作必須屬於文學、科學、藝術等創作領域,且具備「原創性」與「創作性」。換言之,著作權保護的對象須為具備創意表現,並非單純模仿或抄襲的成果。且在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智著字第11460005900號函釋」中進一步說明,AI生成內容能否成為著作,須視人類創意投入程度而定。

從該函釋可看出,AI創作可區分為兩類,第一類為「以人工智慧為工具的創作」。例如使用AI繪圖工具時,若創作者對風格、構圖、主題等有具體想法與操作,則仍可視為人類創作,依法享有著作權。

第二類則為「人工智慧獨立創作」。亦即創作過程中幾乎無人類參與,單純依AI自動生成結果。此類作品,因缺乏人類精神創作參與,原則上不屬著作權法保護範疇。

實務上也呼應此觀點,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100年度民著訴字第55號判決指出,若使用電腦程式繪製圖案時,操作者在設計、構圖、比例與色彩等方面有明確創意參與,則該圖像為具備「個性表現」之創作,依法享有著作權。

因此AI工具定位至關重要。它是「創作工具」還是「創作主體」,關鍵在於是否有「人」的創意投入。只要使用者能在AI創作過程中展現個人思想、風格與情感,該成果即有可能納入著作權保護範圍。

此外企業也應重視另一潛在風險,當委託外部行銷公司製作文宣,若承包方使用AI生成圖像或文案,卻未釐清素材來源,即可能誤觸侵權紅線。舉例而言,當下指令給ChatGPT,ChatGPT坦言:「無法辨識圖片或文字實際出處,也無法追蹤使用者提供內容的網路來源。」這代表,使用者即使無意模仿,AI所生成內容仍可能與他人作品近似,引發法律爭議。

為避免此狀況,建議企業應透過契約機制與內部規範,提前防範相關風險。特別是在委託行銷或設計公司製作素材時,應於契約中明文約定以下條款:一、行銷公司應保證所交付素材不侵害第三人著作權、肖像權等智慧財產權;二、如發生侵權,行銷公司應承擔完全賠償責任;三、視情況加入條款,限制行銷公司在履約過程中是否得使用生成式AI;四、若使用AI,應要求保留創作紀錄與使用工具資訊,作為後續舉證依據。

企業內部也應建立相關作業規範。例如是否開放AI參與創作?生成內容是否需經人工審核?是否須標註來源或提示語?這些細節皆攸關後續法律主張與實務執行依據。(本文由竑德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王翼升口述,記者余弦妙採訪整理)

人工智慧 AI

延伸閱讀

批卓榮泰補助「輪迴」說 張善政:變成藍綠對立工具

為海洋生態憂心 威廉王子訪問學者

印度德里高院裁決:消費者瞬間混淆即構成商標侵權 — Under Armour成功阻截印度公司使用「AERO ARMOUR」商標

美國著作權局《著作權與人工智慧報告》第三部分:使用資料訓練Gen AI是否構成合理使用?

相關新聞

被土城殺妻嚇到!她想幫女兒買房擔心被分一半 專家1招解決

土城家暴莽夫殺死太太及小姨子引發父母恐慌,正業地政士事務所長鄭文在表示,近日就有一位媽媽,因女兒和丈夫感情不睦,想另外買...

領6百萬保險金、匯給家人會被課贈與稅?專家解析:國稅局是看「為何給錢」

今天早上,有位網友私訊R姐,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妹妹因為失能領到600萬保險金,之後把400萬匯給弟弟,200萬匯給姊姊。結果親戚提醒:小心,這樣會被課贈與稅!她才慌了……」 其實,很多人在把錢匯給家人時,從沒想過會有稅務問題,這很正常。但也別急著害怕,國稅局看的不是錢從哪裡來,而是為什麼給。 在討論課稅前,最重要的,是先把事情搞清楚。同樣一筆匯款,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法律後果。

賺海外所得要主動申報!她弄錯一觀念連補帶罰上百萬元

綜所稅申報進入倒數階段,台北國稅局提醒,有投資海外金融商品或不動產的民眾要注意,若全年海外所得達新臺幣100萬元以上,且...

快檢查!財政部提醒「報稅4地雷」報錯就開罰 最後修正期限曝

你報稅了嗎?113年度(2024年)報稅期限距今(24日)只剩一周,財政部於截止前提醒常見4種報稅地雷,建議申報完也要再次確認,避免報錯遭補稅處罰。不過,不小心報錯也不需擔憂,在截止日(6月30日)前

5月全國房地合一稅49.5億元 這區連三月榮登「繳稅王」

根據財政部最新數據,2025年5月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為49.5億元,月增13%,比去年同期減少 20%。觀察七大都會區的...

新竹男賣老家透天吞180萬重稅 錯失這時機優惠稅率飛了

新竹林男出售鄉下老家透天厝房屋,因土地面積大,且已持有10餘年,經核定土地增值稅竟高達180萬餘元,林男收到稅單後認為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