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本周「血型+生肖」財運TOP5!第一名組合「主動出擊」:有大筆獎金入袋

三峽車禍3死12傷!檢認肇事翁具不確定殺人故意 死亡不起訴

台師大女足遭威脅抽血換學分!教部確認霸凌且違反人體研究法 對3方行政裁罰

申報所得稅期限展延至6月底 執業者報稅別犯三錯誤

稅務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稅務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報稅季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展延至6月底,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執行業務及其他所得業者申報所得稅期限也同步延長,提醒業者申報所得稅時,應避免漏報扣繳收入、費用未區隔及重複扣除成本費用等三類常見錯誤。

執行業務者是包括律師、會計師、建築師、技師、醫師、藥師、助產士、著作人、經紀人、代書人、工匠、表演人及其他以技藝自力營生者等;其他所得業者則例如私人辦理之汽車駕駛訓練補習班、文理、升學、語文、法商職業補習班、縫紉、美容、美髮、音樂、舞蹈、技藝及其他補習班、 托兒所、幼兒園、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養護療養院所。

高雄國稅局提醒,執行業務者及其他所得者,在申報個人綜所稅時,必須申報收支報告等表。常見有三大類型錯誤。

首先是收入類別部分,最常見錯誤樣態就是漏報扣繳憑單收入,例如業務收入、利息收入等。國稅局指出,可利用組織及團體憑證(XCA憑證)線上查詢,避免漏報。其他收入類別的常見錯誤樣態還包括漏報實報實銷之政府補助款、醫療院所業別漏報部分負擔及掛號費收入等。

其次在費用部分,國稅局強調,依規定,獨資負責人不得列報薪資費用、伙食費及供本人執業使用之自有房屋租金支出,與家庭合用無法劃分之支出也不得列入費用。

依規定,租用房屋之租金支出,應按供執行業務使用面積比率計算;水電瓦斯費、郵電費及汽車相關費用應依照費用一半計算減除。

其他費用類別常見錯誤還包括屬員工自付之勞、健保費用,與業務無關之交際費,職工福利與捐贈費用超限,以及醫療院所業別醫療用設備以錯誤耐用年限計算折舊。

最後在申報所得方面,聯合執業的合夥人異動與重複扣除執行業務必要成本及費用則是常見兩大錯誤。國稅局提醒,辦理結算申報時,應檢附聯合執業合約書及出資證明等資料;採用設帳申報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所得,若所得已扣除必要成本及費用,於填報個人綜所稅時,不應再以部頒標準計算減除費用,以免重複扣除費用,導致漏報所得額。

補習 國稅局 健保費

延伸閱讀

假冒國稅局詐騙 國稅局:小心別上當受騙

小心別上當受騙!國稅局提醒報稅季多留意詐騙

撫養父母能節稅大家搶著報!律師提醒:非先報先贏?國稅局看誰真的有照顧

補習班老師拉國三女生至空教室強行舌吻5秒 判1年8月

相關新聞

被土城殺妻嚇到!她想幫女兒買房擔心被分一半 專家1招解決

土城家暴莽夫殺死太太及小姨子引發父母恐慌,正業地政士事務所長鄭文在表示,近日就有一位媽媽,因女兒和丈夫感情不睦,想另外買...

領6百萬保險金、匯給家人會被課贈與稅?專家解析:國稅局是看「為何給錢」

今天早上,有位網友私訊R姐,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妹妹因為失能領到600萬保險金,之後把400萬匯給弟弟,200萬匯給姊姊。結果親戚提醒:小心,這樣會被課贈與稅!她才慌了……」 其實,很多人在把錢匯給家人時,從沒想過會有稅務問題,這很正常。但也別急著害怕,國稅局看的不是錢從哪裡來,而是為什麼給。 在討論課稅前,最重要的,是先把事情搞清楚。同樣一筆匯款,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法律後果。

賺海外所得要主動申報!她弄錯一觀念連補帶罰上百萬元

綜所稅申報進入倒數階段,台北國稅局提醒,有投資海外金融商品或不動產的民眾要注意,若全年海外所得達新臺幣100萬元以上,且...

快檢查!財政部提醒「報稅4地雷」報錯就開罰 最後修正期限曝

你報稅了嗎?113年度(2024年)報稅期限距今(24日)只剩一周,財政部於截止前提醒常見4種報稅地雷,建議申報完也要再次確認,避免報錯遭補稅處罰。不過,不小心報錯也不需擔憂,在截止日(6月30日)前

5月全國房地合一稅49.5億元 這區連三月榮登「繳稅王」

根據財政部最新數據,2025年5月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為49.5億元,月增13%,比去年同期減少 20%。觀察七大都會區的...

新竹男賣老家透天吞180萬重稅 錯失這時機優惠稅率飛了

新竹林男出售鄉下老家透天厝房屋,因土地面積大,且已持有10餘年,經核定土地增值稅竟高達180萬餘元,林男收到稅單後認為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