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立院副院長江啟臣父喪 清晨臉書哀痛發文「謝謝父親 長存於心」 

捷克「啤酒外交」:千年釀造文化喝出國家軟實力

豪雨特報範圍擴大再增「台中」 西半部15縣市慎防雨彈狂襲

老父贈與兒土地避稅 竹市稅務局破解追徵270萬稅金

新竹市老王名下擁有2筆土地,卻藉由贈與極小持分的應稅建地及極高持分的免稅農地給兒子建華,並安排共有物分割前後無價值差異,藉此達到避稅。示意圖(與本案無關)/記者黃羿馨攝影
新竹市老王名下擁有2筆土地,卻藉由贈與極小持分的應稅建地及極高持分的免稅農地給兒子建華,並安排共有物分割前後無價值差異,藉此達到避稅。示意圖(與本案無關)/記者黃羿馨攝影

新竹市老王名下擁有2筆土地,卻藉由贈與極小持分的應稅建地及極高持分的免稅農地給兒子建華,並安排共有物分割前後無價值差異,藉此達到移轉1/2應稅建地的目的。新竹市稅務局查此避稅行為,仍對老王補徵土地增值稅270萬元。

新竹市稅務局指出,老王名下擁有2筆土地,分別為東區新莊段建地及香山區千甲段農地。2023年12月老王將建地1/1000(繳納土地增值稅1萬元)及農地998/1000(不課徵土地增值稅)贈與其子建華,形成共有關係。

隨後於2024年2月,雙方辦理共有物分割,老王取得全部農地及建地的1/2,建華則取得另外1/2的建地。由於分割前後價值相當,依規定免徵土地增值稅,直接至地政事務所辦理登記。

不過經新竹市稅務局查核後認定,該案屬取巧安排形成土地共有關係,實質上已達到移轉土地的經濟效益,因此仍對老王補徵土地增值稅270萬元。

新竹市稅務局表示,依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7條第2項規定,稅捐稽徵機關在認定課稅構成要件時,應以實質經濟關係及其所生經濟利益的歸屬與享有為依據。即稅務機關應依實質課稅原則進行查核,著重實際經濟內容,而非僅以形式上的法律關係作為課稅依據。

稅務局說明,老王藉由贈與極小持分的應稅建地及極高持分的免稅農地給兒子建華,並安排共有物分割前後無價值差異,藉此達到移轉1/2應稅建地的目的,卻僅繳納 1/1000持分的土地增值稅,顯然已享有移轉土地之實質經濟利益。因此,依共有物分割時的土地公告現值,補徵土地增值稅270萬元。

稅務局提醒,共有土地分割應回歸「分割」之本質,例如,兄弟姊妹因繼承共同取得土地後,透過共有物分割進行合理的分配,有助於土地的有效利用。若藉由刻意安排共有關係規避稅負,將依實質課稅原則補徵稅款。稅務局每年均會對該類案件辦理全面清查,民眾勿心存僥倖,以免事後被查獲遭追補稅款。

免稅 稅款 農地

延伸閱讀

休旅車進不去?竹市園道五停車場限高1.8M 市府:預留緩衝

改建工程未防護害行人摔斷牙 竹市文化局判國賠45.8萬

藍議員請假卻代投票選召委 竹市議會:符合規範

竹市文化中心改建 水管絆倒行人遭判國賠6萬餘元

相關新聞

領6百萬保險金、匯給家人會被課贈與稅?專家解析:國稅局是看「為何給錢」

今天早上,有位網友私訊R姐,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妹妹因為失能領到600萬保險金,之後把400萬匯給弟弟,200萬匯給姊姊。結果親戚提醒:小心,這樣會被課贈與稅!她才慌了……」 其實,很多人在把錢匯給家人時,從沒想過會有稅務問題,這很正常。但也別急著害怕,國稅局看的不是錢從哪裡來,而是為什麼給。 在討論課稅前,最重要的,是先把事情搞清楚。同樣一筆匯款,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法律後果。

賺海外所得要主動申報!她弄錯一觀念連補帶罰上百萬元

綜所稅申報進入倒數階段,台北國稅局提醒,有投資海外金融商品或不動產的民眾要注意,若全年海外所得達新臺幣100萬元以上,且...

快檢查!財政部提醒「報稅4地雷」報錯就開罰 最後修正期限曝

你報稅了嗎?113年度(2024年)報稅期限距今(24日)只剩一周,財政部於截止前提醒常見4種報稅地雷,建議申報完也要再次確認,避免報錯遭補稅處罰。不過,不小心報錯也不需擔憂,在截止日(6月30日)前

5月全國房地合一稅49.5億元 這區連三月榮登「繳稅王」

根據財政部最新數據,2025年5月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為49.5億元,月增13%,比去年同期減少 20%。觀察七大都會區的...

新竹男賣老家透天吞180萬重稅 錯失這時機優惠稅率飛了

新竹林男出售鄉下老家透天厝房屋,因土地面積大,且已持有10餘年,經核定土地增值稅竟高達180萬餘元,林男收到稅單後認為負...

外銷適用零稅率 要有證明

外銷貨物或勞務,營業稅可適用零稅率,財政部高雄國稅局提醒外銷業者,必須依規定備妥相關證明文件,首先要判斷類型屬於外銷貨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