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法律/傳承財產 善用信託

高齡者年紀愈高、愈傾向提早透過逐步贈與來傳承財產,但生前贈與潛藏不少法律問題,最有效解決方式並非在爭議發生後,尋求困難重重的撤銷贈與訴訟,而是在規劃傳承之初就先運用信託制度,做好終老需求規劃。

從財政部統計發現,65歲以上申報贈與稅的高齡納稅人逐年遞增,去年為9.6萬人,占全體贈與人約五成,若以整體高齡人口來看,高齡贈與人占整體高齡人口約2.1%,也就是平均每百名高齡者約有兩人申報贈與稅,比率也隨年齡增長而提升。

愈來愈多人選擇用生前贈與來處理財產傳承,主因贈與稅的財產估值方式較低,再加上有每年免稅額(自2022年起為新台幣244萬元)優惠,讓不少高齡者會運用免稅額與較低的稅率級距在生前逐年贈與,以大幅降低稅負。

近年民眾對於生前贈與的稅務優惠日漸熟悉,但事實上伴隨而來的法律問題與後遺症也不少,關鍵原因源自於「贈與人將財產的所有權及控制權提早移轉給受贈人」,導致自己喪失財產控制權與權益保障,受贈人行為不如預期、未盡扶養義務或不孝,例如受贈子女或其他親屬取得財產後,未依約定或期望照顧贈與人老年生活,甚至出現惡意行為或衝突,例如跟父母翻臉、送往安養院不聞不問,更常見不當處分或揮霍財產,或受贈人遭到詐騙。

當這些最壞的情況發生時,長輩試圖透過法律途徑索回財產,會面臨許多困難,導致生前贈與常衍生家庭糾紛與法律風險。事後補救主要是撤銷贈與,根據民法,若受贈人有故意侵害、未履行照顧義務或違反贈與負擔等情形,贈與人均可撤銷贈與,但實務上面臨舉證困難、訴訟費高昂、程序曠日廢時等挑戰,甚至官司期間受贈人極易脫產或處分資產,大幅降低追回財產的成功率,即使想聲請假扣押或假處分,也會面臨無力提供高額擔保金的障礙。

較佳方式是事前運用法律工具規劃避免事後纏訟。房地使用借名登記雖可維持控制權,但在稅務上未必具節稅效果,相較之下,「信託制度」提供了更穩固的保障,贈與人可透過信託契約將財產交由受託人管理,同時保留實質控制權與收益權。

信託可明定財產用途與照顧義務、防止資產被隨意處分,並設置信託監察人負責監督受託人執行義務,若受託人未履行時,監察人可行使權力,甚至提起訴訟;此外,信託具高度規劃彈性,可依個人資產狀況、家庭關係及期望目標需求量身訂做、審慎設計內容,並考量監察人與受託人變更可能性。

信託制度將稅務優勢與財產控制、風險避免、確保照護等各種目的結合,提供一個更全面和彈性的解決方案。實務上,大眾目前仍對信託了解不深,且心理上仍傾向將財產牢握手中,所以未普及採用。面對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長輩若是要妥善達到資產傳承與安養善終等目的,建議可更積極考慮信託制度。(本文由聯誠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吳俊達口述,記者邱琮皓整理)

贈與稅 免稅額

延伸閱讀

境外基金也能換現金?星展推外幣信託質借台幣貸款

75歲男月領4萬、擁600萬存款「無家可歸流落漫畫店」他嘆:僅靠錢無法安享老年

信託安養未雨綢繆 三堂安老必修課

三中案唯一有罪 法官今裁定蔡正元須戴電子腳環科技監控

相關新聞

被土城殺妻嚇到!她想幫女兒買房擔心被分一半 專家1招解決

土城家暴莽夫殺死太太及小姨子引發父母恐慌,正業地政士事務所長鄭文在表示,近日就有一位媽媽,因女兒和丈夫感情不睦,想另外買...

領6百萬保險金、匯給家人會被課贈與稅?專家解析:國稅局是看「為何給錢」

今天早上,有位網友私訊R姐,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妹妹因為失能領到600萬保險金,之後把400萬匯給弟弟,200萬匯給姊姊。結果親戚提醒:小心,這樣會被課贈與稅!她才慌了……」 其實,很多人在把錢匯給家人時,從沒想過會有稅務問題,這很正常。但也別急著害怕,國稅局看的不是錢從哪裡來,而是為什麼給。 在討論課稅前,最重要的,是先把事情搞清楚。同樣一筆匯款,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法律後果。

存股族別急著報稅!蘇家宏律師揭密:年收90萬繳稅差1.7萬「關鍵在這招」

報稅季登場,對於年收入不高的小資族來說,想省稅除了薪資扣除額、免稅額等基本節稅工具外,其實靠「鼓勵股息」也有意想不到的稅務優勢。律師蘇家宏就分享一位年收入90萬元的才藝老師,如何因為領股利,實際繳稅金

賺海外所得要主動申報!她弄錯一觀念連補帶罰上百萬元

綜所稅申報進入倒數階段,台北國稅局提醒,有投資海外金融商品或不動產的民眾要注意,若全年海外所得達新臺幣100萬元以上,且...

快檢查!財政部提醒「報稅4地雷」報錯就開罰 最後修正期限曝

你報稅了嗎?113年度(2024年)報稅期限距今(24日)只剩一周,財政部於截止前提醒常見4種報稅地雷,建議申報完也要再次確認,避免報錯遭補稅處罰。不過,不小心報錯也不需擔憂,在截止日(6月30日)前

5月全國房地合一稅49.5億元 這區連三月榮登「繳稅王」

根據財政部最新數據,2025年5月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為49.5億元,月增13%,比去年同期減少 20%。觀察七大都會區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