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降雨熱區再擴大!熱低壓來襲 北北基等13縣市豪、大雨特報

報稅不踩雷!四大常見錯誤、補救辦法 看這篇幫你搞懂

今年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限展延至6月30日止。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限展延至6月30日止。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應美國對台「對等關稅」措施可能對我國經濟造成衝擊,財政部將今年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限,自原本5月底展延至6月30日止。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提醒,民眾可把握展延期間,並整理出報稅過程中最常見的四大誤區,避免因填報不實而遭補稅甚至挨罰。

首先,免稅額搞錯,常見「認親」誤區,國稅局說明,每人免稅額為9.7萬元,年滿70歲的直系尊親屬(如父母、祖父母)免稅額則提高為14.55萬元;不過若申報的是年滿70歲的兄弟姊妹、叔伯舅等旁系親屬,就不能適用提高後的金額,仍以9.7萬元計算。

國稅局提醒,也有人誤將年滿18歲、未在學或待業的子女列為受扶養親屬,但只要具謀生能力,就不符扶養條件。

第二,所得申報錯誤,憑單別亂改,國稅局指出,報稅人常在申報時誤刪或更改系統自動帶入的所得資料,如對資料有疑問,應洽發單單位確認,也有人漏報房租收入、私人借貸利息、海外所得、大陸地區基金或股票獲利等隱性收入來源,這些都屬應報項目。

第三,扣除額申報不當,最常誤報捐款、保險與醫療費,國稅局解釋,捐贈扣除額不能包括點光明燈、安太歲等對價性質支出;保險費扣除額限於直系親屬,且人身保險須同為一個申報戶;醫療費不得列報醫美、坐月子中心、看護費及住院餐費,且已獲保險理賠的部分須扣除後申報;購屋借款利息不能列報消費貸或修繕貸,亦須設籍在該房且不能出租或營業使用;教育學費特別扣除僅限本人子女,不能申報兄弟姊妹的學費支出。

第四種則是最冤枉的,以為申報成功,其實根本沒完成,國稅局指出,使用手機或線上版報稅系統者,僅產出稅額估算表並不代表完成申報,務必完成資料上傳並確認顯示「申報完成」或「上傳申報成功」,才算報稅成功,記得列印或下載留存收執聯。

國稅局強調,若收到稅額試算通知書並無異議,仍須完成繳稅或回復確認才算完成申報,千萬別以為不處理也沒關係。

若民眾發現自己誤踩上面四大雷區,國稅局提醒,若在申報期間發現錯誤,網路申報者可直接上傳更正後資料,紙本或二維條碼申報者則須重填並寄回稽徵機關;若已逾期,則不論採哪種方式,皆需以書面向戶籍所在地稅局辦理更正。

報稅 國稅局 免稅額 保險

延伸閱讀

企業租車抵稅 五情況不適用

2025報稅新制上路!首報族必看六大報稅常見問題

一堆人不知道!別再無腦按下一步 報稅忽略這格恐多繳3萬元

2025報稅8項變動!符合要件可分36期無息緩繳 專家:存股族這樣報稅最有利

相關新聞

存股族別急著報稅!蘇家宏律師揭密:年收90萬繳稅差1.7萬「關鍵在這招」

報稅季登場,對於年收入不高的小資族來說,想省稅除了薪資扣除額、免稅額等基本節稅工具外,其實靠「鼓勵股息」也有意想不到的稅務優勢。律師蘇家宏就分享一位年收入90萬元的才藝老師,如何因為領股利,實際繳稅金

非自願賣房七樣態適用單一稅率 房地合一稅以20%課徵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房地合一2.0稅制針對短期持有就出售課以重稅,不過若符合七種非自願出售情形,可適用單一稅率20%,...

申報所得稅期限展延至6月底 執業者報稅別犯三錯誤

今年報稅季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展延至6月底,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執行業務及其他所得業者申報所得稅期限也同步延長,提醒業者申...

稅負別想全推給買方!他賣地慘收500萬房地合一稅單

房地交易稅務問題層層疊疊,稍有不慎就可能衍生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糾紛。專家提醒,不動產出售牽涉的稅賦項目繁多,若賣方未清楚...

今年前四月稅收挹注長照基金 大減15%

稅收表現略遜於預算數,據財政部統計,今年前四月稅收挹注長照基金231億元,年減15.3%,占累計分配預算數比率為88.4...

2025報稅/最容易報錯的「捐贈項目」 點光明燈、安太歲都不能扣

報稅倒數階段,不少民眾準備列舉各項捐贈扣除額節稅,卻常因捐款對象不符規定,或將具對價關係的支出誤當捐贈,導致遭國稅局剔除補稅。國稅局官員提醒,「點光明燈」、「安太歲」以及支付入會費、參加法會等費用,皆屬常見的錯誤列報項目,提醒民眾報稅前務必審慎檢視收據內容與捐款對象資格,避免讓善心成為稅務地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