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停車場突遭陌生男挾持 她身中22刀竟靠隆乳假體奇蹟保命

獨/稱投資烏魚子、龍蝦「保證獲利」 台中漁貨商吸金12.8億

美陸軍成立250周年 川普生日閱兵將登場!各國經典閱兵式一次看

AI法制 Google獻策:從產業思考

Google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副總Eunice Huang。記者胡經周/攝影
Google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副總Eunice Huang。記者胡經周/攝影

AI(人工智慧)應用蓬勃發展,全球政府都在思索如何針對AI產業進行監管,歐盟、中國大陸都已有相關規範,台灣AI基本法目前仍在討論中,身為AI技術發展的領頭羊,Google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副總經理Eunice Huang建議,台灣政府立法時,可以思考人才往哪裡去、創新從哪裡來,政府必須因應產業發展方向,進行適度管理。

美國、中國大陸是全球AI發展最快速的兩個國家,不過,這兩個國家在AI法規制訂上策略相當不同。其中美國總統川普認為AI是非常重要的發展,不能過度規範、箝制AI產業發展,要讓科技公司有足夠空間研發,因此AI法令規畫相對寬鬆,目前在聯邦層級的法令並沒有明確的AI管理法案,不過,加州、科羅拉多州已考慮推行相關規範。

中國大陸是全世界最早開始監管AI的國家之一,主要是針對深偽技術進行禁止與管理,不過,大陸的監管框架非常強調本地社會脈絡,科技發展需要符合政治理念。

歐盟希望積極發展AI科技,但已經訂立非常嚴格的AI基本法,依法歐盟不只針對AI模型本身進行管理,就連AI應用層都要進行管理,企業必須花費龐大力氣與資源才能符合法規,這是很多新創或者小型公司難以達到的。

比較特別的是日本,日本立志要成為AI發展最友善的國家,法規相對寬鬆。因為日本首要目標是提高社會、公部門對AI的使用,因此日本國會目前的AI法令草案屬於鼓勵性質,並未嚴格箝制AI發展。

Eunice Huang指出,日本法令採取的立場,比較像是制定AI技術的基本管理框架,但有疑義之處,仍利用現行法令管理,她舉例說,「假設聊天機器人吐出我的個人訊息,這會侵犯個人隱私,就使用隱私法來處理,而不是額外訂定一個新的法令」。

對於台灣AI基本法立法方向,Eunice Huang提出兩點建議,第一,要根據證據去訂立規則,雖然AI會有潛在的危險,但政府毋須針對想像的、或可能性風險做出太多規範,否則將會箝制AI創新發展,第二,新加坡、日本政府目前的AI法規管理相對寬鬆,但仍保留了未來監管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政府要靈活應對AI的未來發展,現在毋須管理的部分,可以先不管理,但如果未來有必要進行管理,政府也可以訂定不同規則,進行適度監管。

歐盟 日本

延伸閱讀

日本公民黨魁會見王滬寧 轉交石破茂致習近平親筆信

日本茅崎市、明石市議會視察團訪基隆 推海港城市合作

日本研究聲音療法 未來可能光聽音檔就能減肥

大陸可能單方面解除對歐盟制裁 北京魅力攻勢緩和歐中關係

相關新聞

存股族別急著報稅!蘇家宏律師揭密:年收90萬繳稅差1.7萬「關鍵在這招」

報稅季登場,對於年收入不高的小資族來說,想省稅除了薪資扣除額、免稅額等基本節稅工具外,其實靠「鼓勵股息」也有意想不到的稅務優勢。律師蘇家宏就分享一位年收入90萬元的才藝老師,如何因為領股利,實際繳稅金

今年稅收又超徵4千億以上?財政部長莊翠雲這麼說

去年稅收超徵3千多億,國民黨團提出普發現金,立委關心明年稅收狀況,財政部長莊翠雲今日表示,今年到4月底為止,稅收較去年同...

房屋稅新制出包 雙北恐逾10萬人遭殃

房屋稅二點○新制昨起開徵,但出包現象持續擴大,不少自住房屋遭列「非自住」,導致稅金倍增,北市已重印五萬多分稅單,新北市部...

5月報稅季到!單身年收超過44.6萬才需繳稅、優惠方式這裡看

5月的報稅季又來了,小弱肌這次整理了報稅的優惠還有最簡單的繳稅方法,覺得喜歡的話也可以幫我分享給家人朋友喔。

2025所得稅免稅額、級距、手機報稅教學1次看!注意這1費用要自行申報

月報稅季即將到來,今天這篇文章,要獻給每年一到5月就開始焦慮的你,還有人生第一次要報稅、腦袋已經轉圈圈的你。你是不是曾經有這種想法:「我有打工、我有領ETF股利,那我要報嗎?」、「我還在唸大學,會不會被國稅局叫去喝咖啡?」 別擔心,我懂你。因為我自己第一次報稅時,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但後來我發現,其實報稅就像寫一份「年度小結」,只是這份報告是交給政府的,內容是「我去年賺了多少?要不要繳稅?有沒有機會退一筆錢?」

房屋稅調高至3.2%惹民怨 藍綠議員隔空交火互批市府失職

今年報稅季即將到來,卻有不少新北市民陸續發現房屋稅率異常上升,引發廣泛關注與不滿。有民眾表示,原本自住多年、且無其他房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