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溫網/虐爆!斯威雅蒂連拿12局寫新猷 狂電黑馬奪首冠

資誠攜手中華產業國際租稅學會 主辦熟齡世代財富傳承必修課講習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營運長許祺昌(右1)、財政部臺北國稅局副局長李志忠(右3)、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家族及企業永續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連盛(左1)及財政部臺北國稅局官員於「熟齡世代財富管理與傳承的一堂必修課」講習會合影。圖/PwC Taiwan提供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營運長許祺昌(右1)、財政部臺北國稅局副局長李志忠(右3)、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家族及企業永續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連盛(左1)及財政部臺北國稅局官員於「熟齡世代財富管理與傳承的一堂必修課」講習會合影。圖/PwC Taiwan提供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中華產業國際租稅學會22日共同主辦「熟齡世代財富管理與傳承的一堂必修課--遺產稅贈與稅綜所稅暨個人CFC申報實務」講習會,邀請財政部臺北國稅局官員分享最新稅務規定及申報實務,協助熟齡世代強化財富管理與傳承觀念,並清楚掌握相關稅務法律知識。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營運長許祺昌表示,台灣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熟齡世代面臨許多財富傳承的議題,包括誰能繼承財產?生前移轉財產好,還是生後繼承好?遺產稅或贈與稅怎麼申報?應該拋棄繼承或是協議分割遺產?夫妻贈與、每年贈與稅免稅額及婚嫁贈與該怎麼利用才能效益最大化?本次講習會解析綜所稅、遺產贈與稅的申報須知、應注意事項、揭露義務及可享優惠措施等,同時說明財富傳承法律知識、善用傳承工具,協助熟齡世代迎接幸福且尊嚴自主的樂齡人生。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副局長李志忠受邀開場致詞,說明財政部今年多項有利民眾的新措施,包括:遺產稅及贈與稅課稅級距金額的調高,綜合所得稅基本生活費、免稅額及各項扣除額額度也都有調高,讓民眾減輕稅負實在有感覺。李志忠也提醒,所得稅申報季節即將來臨,今年申報期間將延長到6月30日,鼓勵民眾可多多採用手機報稅,免APP、免插卡,可以下載、增修所得資料及扶養親屬,十分便利。

臺北國稅局以實際案例解析遺產稅申報常見問題,並提醒遺產規劃要先評估財產結構及法令規定,以免規劃錯誤多繳稅。另說明常見贈與稅態樣及視同贈與等情況,指引個人正確判別贈與行為以及相關申報須知,並以最新案例分享申報實務。亦介紹綜所稅今年報稅新規定,包括出售房屋、個人CFC等多項議題,並提供線上報稅的多樣管道,有助民眾順利完成綜所稅申報。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家族及企業永續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連盛解析常見財富傳承的風險,以及繼承順位、夫妻財產制等法律規定,並以實例說明誰可以繼承財產;建議個人應善用傳承工具,提早規劃財富傳承,在面對婚姻變化、死亡時降低財富傳承風險,避免憾事發生。

遺產稅 贈與稅 綜所稅 報稅

延伸閱讀

睡眠決定健康!癌症患者的必修課:如何運用助眠黑科技找回深層好眠?

因應美關稅戰 財政部祭出2措施協助受影響廠商

資誠攜櫃買 挺AI新創企業

汽車關稅及貨物稅有望調降? 財政部:已有多項減免 再考慮吧!

相關新聞

被土城殺妻嚇到!她想幫女兒買房擔心被分一半 專家1招解決

土城家暴莽夫殺死太太及小姨子引發父母恐慌,正業地政士事務所長鄭文在表示,近日就有一位媽媽,因女兒和丈夫感情不睦,想另外買...

領6百萬保險金、匯給家人會被課贈與稅?專家解析:國稅局是看「為何給錢」

今天早上,有位網友私訊R姐,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妹妹因為失能領到600萬保險金,之後把400萬匯給弟弟,200萬匯給姊姊。結果親戚提醒:小心,這樣會被課贈與稅!她才慌了……」 其實,很多人在把錢匯給家人時,從沒想過會有稅務問題,這很正常。但也別急著害怕,國稅局看的不是錢從哪裡來,而是為什麼給。 在討論課稅前,最重要的,是先把事情搞清楚。同樣一筆匯款,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法律後果。

存股族別急著報稅!蘇家宏律師揭密:年收90萬繳稅差1.7萬「關鍵在這招」

報稅季登場,對於年收入不高的小資族來說,想省稅除了薪資扣除額、免稅額等基本節稅工具外,其實靠「鼓勵股息」也有意想不到的稅務優勢。律師蘇家宏就分享一位年收入90萬元的才藝老師,如何因為領股利,實際繳稅金

今年稅收又超徵4千億以上?財政部長莊翠雲這麼說

去年稅收超徵3千多億,國民黨團提出普發現金,立委關心明年稅收狀況,財政部長莊翠雲今日表示,今年到4月底為止,稅收較去年同...

房屋稅新制出包 雙北恐逾10萬人遭殃

房屋稅二點○新制昨起開徵,但出包現象持續擴大,不少自住房屋遭列「非自住」,導致稅金倍增,北市已重印五萬多分稅單,新北市部...

5月報稅季到!單身年收超過44.6萬才需繳稅、優惠方式這裡看

5月的報稅季又來了,小弱肌這次整理了報稅的優惠還有最簡單的繳稅方法,覺得喜歡的話也可以幫我分享給家人朋友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