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涉洩個資40萬交保 基隆市民政處長張淵翔請辭獲准

賴清德否認下令35藍委全罷…派系大老批卓冠廷得意忘形 陳亭妃告御狀未果

美元跌破32元 朱立倫:若貶破30元「台灣經濟大風暴將來臨」

企業稅負變動大!勤業眾信解析日本2025年稅改三大重點

勤業眾信稅務部會計師婁朧允。業者提供
勤業眾信稅務部會計師婁朧允。業者提供

日本政府因應國際局勢變化,於2024年12月27日公布《2025年稅制改革綱要》,計畫強化國防能力的相關稅制,並落實全球最低稅負制度。此外,企業所得稅方面,延長特定中小企業的優惠稅率期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並針對建築及設備投資提供稅額扣除,以提高企業投資意願。勤業眾信稅務部會計師婁朧允表示,此次稅改旨在提升經濟韌性,企業應提前評估相關影響,善用租稅優惠來優化財務規劃。

為確保國防能力,日本政府決定從2026年4月1日起開徵「防衛特別法人稅」,稅率為4%。此稅參考1990年代波斯灣戰爭時的法人臨時特別稅制度,適用對象為所有需繳納法人稅的企業,包括無法人格的社團與信託機構。課稅基礎為公司法人稅扣除基本免稅額(每年500萬日圓)後的金額,預計讓企業實質有效稅率提高約0.84%至0.9%。

日本稅改也進一步落實2021年10月由約140個國家同意的「全球最低稅負制度」。該制度包含兩大支柱,全球利潤分配稅制(第一支柱)及全球反稅基侵蝕規則(第二支柱)。

勤業眾信指出,自2024年4月起,日本已實施「所得涵蓋原則(IIR)」,2025年稅改將進一步修訂計算方式,並自2026年4月1日起施行「徵稅不足支出原則(UTPR)」與「合格境內最低補充稅制(QDMTT)」。當跨國企業集團的某些地區有效稅率低於15%時,日本政府可依新制徵收補充稅款,確保企業符合最低稅負標準,企業應密切關注這些規範的最新變動,以確保合規。

為提升產業競爭力,日本政府持續推動數位轉型、碳中和及國內策略性生產等租稅優惠。其中,碳稅方面,2025年修訂後的碳中和稅收抵減規定企業需提升碳生產率(即營業利益、人事成本、設備折舊費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值)。中小企業碳生產率需達17%,可享14%稅收抵免或50%合格資產加速折舊;其他企業碳生產率門檻則為15%。

此外,日本政府也大力扶持半導體產業。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統計,2022年至2024年7月間,特定半導體生產設施設備的最高補助金額已達1兆6千億日圓。由於這些優惠措施需提出業務計畫並通過審核,建議跨國企業透過專業顧問獲取最新資訊,或使用「Japan Incentive Insights」網站掌握即時動態。

日本

延伸閱讀

港男參加反送中被判囚45個月 移居日本後返港被捕

櫻井政博談日本遊戲開發無須迎合西方市場:玩家追求來自日本的獨特體驗

MLB/大谷翔平首轟打到東京巨蛋屋頂?日本球迷熱議

AV女優明日見未來考上日本一流大學 喜秀大頭照準備當大學新鮮人

相關新聞

5月報稅季到!單身年收超過44.6萬才需繳稅、優惠方式這裡看

5月的報稅季又來了,小弱肌這次整理了報稅的優惠還有最簡單的繳稅方法,覺得喜歡的話也可以幫我分享給家人朋友喔。

2025所得稅免稅額、級距、手機報稅教學1次看!注意這1費用要自行申報

月報稅季即將到來,今天這篇文章,要獻給每年一到5月就開始焦慮的你,還有人生第一次要報稅、腦袋已經轉圈圈的你。你是不是曾經有這種想法:「我有打工、我有領ETF股利,那我要報嗎?」、「我還在唸大學,會不會被國稅局叫去喝咖啡?」 別擔心,我懂你。因為我自己第一次報稅時,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但後來我發現,其實報稅就像寫一份「年度小結」,只是這份報告是交給政府的,內容是「我去年賺了多少?要不要繳稅?有沒有機會退一筆錢?」

不只延長申報期限!資誠會計師詳解報稅五大變化

因應美國近期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企業營運與整體經濟帶來壓力,財政部公告兩項重要措施,協助企業與民眾有更充裕的時...

無扶養5歲小孩、70歲長輩、年薪逾44.6萬 「單身貴族」1公式算出綜所稅額!

在2025年的綜合所得稅申報中,免稅的總額達到44.6萬元。這意味著,若是一名單身職員,且沒有扶養5歲以下的小孩或70歲以上的長輩,年收入若未超過44.6萬元,則無需繳納任何稅款。

5月所得稅懶人包/每人都有21萬減稅額度、滿足「1條件」年收62萬免稅

綜合所得稅報稅季節來臨,今年的扣除額為何?應該繳納多少稅款?這篇文章將幫助民眾全面了解綜所稅的計算方式。 根據財政部的公告,113年度每個體的基本生活費用為新臺幣21萬元(較112年度增加8,000

房屋稅調高至3.2%惹民怨 藍綠議員隔空交火互批市府失職

今年報稅季即將到來,卻有不少新北市民陸續發現房屋稅率異常上升,引發廣泛關注與不滿。有民眾表示,原本自住多年、且無其他房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