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稅於民發現金?主計總處書面報告提前曝光

下周一立法院財政委會將舉行「稅收超徵還稅於民」公聽會,主計總處書面報告7日提前曝光,強調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額,不代表當年度財政有餘,須先彌平差短,並扣除法定還本,才是政府可用財源。
同時,主計總處還認為,收支賸餘應優先用於償債或留供未來重大政事支出,且考量保留政策彈性,普發現金不宜常態性辦理。
去年度國家稅收實徵數再創新高,國民黨主張全民普發現金一萬元,並端出「稅收超徵全民共享發放現金特別條例草案」,立法院會今天上午處理報告事項時,朝野立委未提出異議,此案經宣讀後交付立法院經濟、財政二委員會審查。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預計於10日舉辦「稅收超徵還稅於民公聽會」,主計總處書面報告今天提前曝光,透過四點說明表達立場。
首先,主計總處指出,以112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為例,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2,934億元,連同其他歲入及歲出併同考量,歲入歲出賸餘2,790億元,經扣除債務還本1,260億元,產生收支賸餘1,530億元。因此,112年度總預算歲入歲出雖有賸餘,惟因特別預算尚有差短,仍須以舉借債務支應。
其二,主計總處還提到,依財政部初估決算,113年全國稅課收入3兆7,619億元,較預算數增加5,283億元,包括中央政府增加3,757億元、地方政府增加802億元、撥入中央特種基金724億元,其中中央稅課收入增加3,757億元部分,連同其他歲入及歲出,並扣除債務還本後,產生的收支賸餘須在114年7月底審計部審定後,透過預算程序納編預算方可運用。
第三,該份書面報告還指出,中央政府近13個會計年度決算結果(100至112年度),其中七個年度,主要因經濟動能持續成長,稅收實徵數超過預期,而有收支賸餘,平均約1,000億元,其餘六個年度則無收支賸餘,須以舉債等財源彌平,考量稅收實徵數受經濟景氣循環影響具不穩定性,非每年均有賸餘。因此,收支賸餘仍應優先用於償債或留供因應未來重大政事支出,不宜將普發現金納入預算法,作為常態性辦理項目。
第四,主計總處也說明,如果將稅課收入實徵數超過預算數的額度,納入預算法常態化規範限定用途,主計總處認為,恐無法保持彈性,因應外在環境變化及國家重點施政項目。
主計總處舉例,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的額度,如果在預算法明定限制用於普發現金及其他項目,當發生重大災變或疫情時,相關額度就沒辦法優先因應災害或疫情。
▪自營業有報401、轉薪資...貸款仍受阻!行家:政府講原則、銀行看風控
▪租屋禁養寵物為何「只擋貓狗」?過來人提4困擾:一進房就聞到
▪新青安上路快2年金額破9千億!專家「有需求趁浪尖快去」:之後更難說
▪首購買預售...貸款成數卻不夠!專家建議「認賠止損」:別拿現在賭未來
▪新竹、台中、高雄屋主都鬆動了 開價打8折成交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