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房屋稅減半 有條件

台中市稅務局表示,合法登記的工廠供直接生產使用,且符合三大條件之一,可適用減半徵收房屋稅。示意圖。記者徐白櫻/攝影
台中市稅務局表示,合法登記的工廠供直接生產使用,且符合三大條件之一,可適用減半徵收房屋稅。示意圖。記者徐白櫻/攝影

台中市稅務局表示,合法登記的工廠供直接生產使用,且符合三大條件之一,可適用減半徵收房屋稅,三條件包括房屋登記在公司或法人名下、為合夥事業所有、或登記在獨資工廠負責人名下。

依《房屋稅條例》規定,合法登記的工廠當中,供直接生產使用的自有房屋,房屋稅按營業用稅率課徵,但符合條件可減半徵收。

有民眾詢問,經營獨資工業社已取得合法工廠登記,廠房是否可申請減半徵收房屋稅?稅務局解釋,依規定,合法登記工廠供直接生產使用,且符合三種必要條件之一的「自有房屋」,即可適用。

工廠房屋稅規定
工廠房屋稅規定

所謂的「自有房屋」,須符合三大條件之一,才能適用減半徵收規定,第一,屬於公司或法人組織,房屋應登記於公司或法人名下;第二,若為合夥組織,房屋須為合夥事業所有,或登記於依《工廠管理輔導法》註冊的工廠營業負責人名下;第三,若為獨資經營,房屋須登記於依工輔法註冊的獨資工廠營業負責人名下。

稅務局提醒,符合條件的工廠房屋,須在每年房屋稅開徵日的40天前完成申報,通常為3月22日,若遇假日則順延,如於期限內完成申報,自當期起適用減半徵收優惠稅率,若逾期申報,則延至次期才生效。

舉例來說,某獨資工業社負責人為房屋登記所有權人,並使用房屋直接進行生產作業,則應於每年3月22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提出申請,確保享有稅率減半優惠,若未能在期限內申報,稅務優惠將延至下一期適用,影響稅負規劃。

稅務局強調,該規定主要為支持工業生產,降低營運成本,民眾可善加利用,不過若房屋實際用途與申報不符,或未依法申報,稽徵機關有權補稅並依法處罰,提醒納稅人特別注意。

此外官員也提醒,所謂的「合法登記工廠」,是指依工輔法登記的工廠,而且只有用於生產的面積可以減半課稅,意即,像是守衛室、辦公室、會議室、餐廳等空間,都仍要依一般營業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房屋稅 接生

延伸閱讀

川普向陸加徵10%關稅 胡錫進:美國人兜一大圈還得買中國貨

海軍履車工廠自製零件 為AAV7提供可靠後勤支援

TBMC結盟美國韌力 培訓種子部隊享3年「保固期」

年夜飯全雞需求大增 新北工廠私宰5百肉雞、排髒水最高罰3百萬

相關新聞

領6百萬保險金、匯給家人會被課贈與稅?專家解析:國稅局是看「為何給錢」

今天早上,有位網友私訊R姐,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妹妹因為失能領到600萬保險金,之後把400萬匯給弟弟,200萬匯給姊姊。結果親戚提醒:小心,這樣會被課贈與稅!她才慌了……」 其實,很多人在把錢匯給家人時,從沒想過會有稅務問題,這很正常。但也別急著害怕,國稅局看的不是錢從哪裡來,而是為什麼給。 在討論課稅前,最重要的,是先把事情搞清楚。同樣一筆匯款,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法律後果。

存股族別急著報稅!蘇家宏律師揭密:年收90萬繳稅差1.7萬「關鍵在這招」

報稅季登場,對於年收入不高的小資族來說,想省稅除了薪資扣除額、免稅額等基本節稅工具外,其實靠「鼓勵股息」也有意想不到的稅務優勢。律師蘇家宏就分享一位年收入90萬元的才藝老師,如何因為領股利,實際繳稅金

今年稅收又超徵4千億以上?財政部長莊翠雲這麼說

去年稅收超徵3千多億,國民黨團提出普發現金,立委關心明年稅收狀況,財政部長莊翠雲今日表示,今年到4月底為止,稅收較去年同...

房屋稅新制出包 雙北恐逾10萬人遭殃

房屋稅二點○新制昨起開徵,但出包現象持續擴大,不少自住房屋遭列「非自住」,導致稅金倍增,北市已重印五萬多分稅單,新北市部...

5月報稅季到!單身年收超過44.6萬才需繳稅、優惠方式這裡看

5月的報稅季又來了,小弱肌這次整理了報稅的優惠還有最簡單的繳稅方法,覺得喜歡的話也可以幫我分享給家人朋友喔。

2025所得稅免稅額、級距、手機報稅教學1次看!注意這1費用要自行申報

月報稅季即將到來,今天這篇文章,要獻給每年一到5月就開始焦慮的你,還有人生第一次要報稅、腦袋已經轉圈圈的你。你是不是曾經有這種想法:「我有打工、我有領ETF股利,那我要報嗎?」、「我還在唸大學,會不會被國稅局叫去喝咖啡?」 別擔心,我懂你。因為我自己第一次報稅時,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但後來我發現,其實報稅就像寫一份「年度小結」,只是這份報告是交給政府的,內容是「我去年賺了多少?要不要繳稅?有沒有機會退一筆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