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三大法人賣超99億元 4月再砍1292億元…自營商最狠

涉洩個資40萬交保 基隆市民政處長張淵翔請辭獲准

賴清德否認下令35藍委全罷…派系大老批卓冠廷得意忘形 陳亭妃告御狀未果

囤房稅2.0來了!台中18.5萬自住宅少這「動作」稅暴4倍

台中市市區景觀。記者趙容萱/攝影
台中市市區景觀。記者趙容萱/攝影

房稅稅新制,俗稱「囤房稅2.0」今年7月1日上路,明年5月開徵,新增「自住」房屋應「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辦竣戶籍登記」的設籍要件。台中市地稅局統計,台中市有18.5萬戶「自住」房屋未設置戶籍,不符新制1.2%課稅標準,屆時恐被課3.2%至4.8%重稅,以南屯區16年、50坪大樓自住宅為例,若屆時未入戶籍,恐多繳1萬元多元,地稅局將針對這18.5萬戶寄發二次通知提醒。

地稅局以台中市林姓夫妻在南屯區擁有一戶16年、權狀50坪大樓自住房屋為例,推估明年房屋稅額。經查,該房房屋應稅現值為50萬元,若夫妻全國僅1戶、且遷入戶籍,房屋稅為5000元;若夫妻全國僅1戶、該戶沒入戶籍,戶房屋稅為1.6萬元;若夫妻有2戶,且都各入戶籍,該戶房屋稅為6000元;若夫妻有5戶非自住,房屋稅額為2.1萬元;若夫妻有7戶非自住,該戶房屋稅2.4萬元。

立法院去年三讀通過俗稱「囤房稅2.0」的房屋稅新制,將採全國歸戶,「自住」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限3戶,全國持有2至3戶,房屋稅率為1.2%,若1戶,稅率降為1%;「非自住」房屋,依財政部所頒定的基準修法,直轄市分成4級課稅,2戶以下每戶稅率皆為3.2%、3至4戶每戶3.8%;5至6戶每戶4.2%;7戶以上每戶稅率4.8%。

地稅局說明,房屋稅仍須由地方政府修正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目前台中市的修正草案已經預告,預計市議會將於今年10月審查通過後確定。

地稅局統計到今年7月1日,台中市共120萬戶,自住91.2萬戶,非自住10.8萬戶、9.2萬人。今年繳納「自住」房屋稅,尚未設置戶籍,多達18.5萬戶。

地稅局說,由於新制新增「自住」應設戶籍的要件,若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至少一人未在明年3月24日前遷入戶籍,將因條件不符而變為「非自住」房屋,稅額最多恐暴增逾3倍,地稅局將從9月起分批寄發輔導函提醒民眾。

囤房稅 房屋稅

延伸閱讀

影/大力強捏小孩嘴巴直到倒下 台中幼兒園老師涉施暴停職調查

桃市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修正草案 提報議會審議

台中南屯這段路10年沒「燙平」惹民怨! 立委何欣純爭取改善

影/台中南屯機車族黑口罩遮牌 市民PO網、警鎖定追7駕駛

相關新聞

5月報稅季到!單身年收超過44.6萬才需繳稅、優惠方式這裡看

5月的報稅季又來了,小弱肌這次整理了報稅的優惠還有最簡單的繳稅方法,覺得喜歡的話也可以幫我分享給家人朋友喔。

2025所得稅免稅額、級距、手機報稅教學1次看!注意這1費用要自行申報

月報稅季即將到來,今天這篇文章,要獻給每年一到5月就開始焦慮的你,還有人生第一次要報稅、腦袋已經轉圈圈的你。你是不是曾經有這種想法:「我有打工、我有領ETF股利,那我要報嗎?」、「我還在唸大學,會不會被國稅局叫去喝咖啡?」 別擔心,我懂你。因為我自己第一次報稅時,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但後來我發現,其實報稅就像寫一份「年度小結」,只是這份報告是交給政府的,內容是「我去年賺了多少?要不要繳稅?有沒有機會退一筆錢?」

不只延長申報期限!資誠會計師詳解報稅五大變化

因應美國近期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企業營運與整體經濟帶來壓力,財政部公告兩項重要措施,協助企業與民眾有更充裕的時...

無扶養5歲小孩、70歲長輩、年薪逾44.6萬 「單身貴族」1公式算出綜所稅額!

在2025年的綜合所得稅申報中,免稅的總額達到44.6萬元。這意味著,若是一名單身職員,且沒有扶養5歲以下的小孩或70歲以上的長輩,年收入若未超過44.6萬元,則無需繳納任何稅款。

5月所得稅懶人包/每人都有21萬減稅額度、滿足「1條件」年收62萬免稅

綜合所得稅報稅季節來臨,今年的扣除額為何?應該繳納多少稅款?這篇文章將幫助民眾全面了解綜所稅的計算方式。 根據財政部的公告,113年度每個體的基本生活費用為新臺幣21萬元(較112年度增加8,000

爸媽報稅注意!家有6歲以下幼童扣除額提高、取消排富

財政部提醒,今年5月申報2024年綜合所得稅時,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的適用年齡已自五歲擴大到六歲,扣除額度同步提高,且取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