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某國中傳霸凌?主任咆哮老師「看我怎麼弄死你」 教育處要查了

壞旅伴又來了!衰遇雷包緊貼佔便宜 她忍到機場「出大招」網笑讚:大快人心

日本星巴克撤回紙吸管成本墊高 為何專家稱高明之舉?

全國囤房族台中第2多!囤房稅2.0引拋售潮?房仲說話了

台中市市區景觀。記者趙容萱/攝影
台中市市區景觀。記者趙容萱/攝影

囤房稅2.0今年7月1日上路、明年5月開徵,台中市囤房族達6.6638萬人,全國第二多。政府打炒房祭出囤房稅2.0,會不會出現拋售潮?房仲觀察,囤房大戶對政府近年打炒房、囤房稅的加壓有感,因此在囤房稅2.0上路前,便陸續盤點資產加以調配,早有應付方法,加上囤房大戶人數不多、持有房屋占比不高,不大可能發生拋售、價崩情況。

根據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揭露,至今年6月30日,全國囤房族共56萬3100人,其中新北市8萬672人最多,台中市6萬6638人居次;全國大致呈現囤房1戶者年增、囤房5戶以上減少的趨勢。

財政部統計,台中去年非自住房屋持有人數達6.6638萬人,較前年增1013人;其中,囤1房5.3954萬人,較前年增1058人;囤2房7866人,較前年多128人;囤3房2326人,較前年少72人;囤4房1094人,較前年少31人;囤5房1429人,較前年少70人。

至於會不會出現拋售潮?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房價漲跌與否,供需平衡是的一大關鍵,真正大戶早有應付方法,不大可能發生拋售,且如果真的發生拋售,也不可能跌到年輕人買得起的程度,多繳稅充其量是讓政府多收稅,和價崩並非畫上等號。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說明,台中市在前年7月實施地方版的囤房稅1.0,因此全國版的囤房稅2.0今年7月上路,對台中市的衝擊相對小,加上近年新案交屋戶數多,部分民眾持有的非自住住家增加,所以去年台中囤房族較前年不減反增。

陳定中認為,去年囤房稅2.0尚未上路,台中僅受囤房稅1.0影響,而囤房稅1.0的稅率變化不大,持有戶數少的多屋族,稅負增加不明顯,釋出房屋意願也低,所以囤1、2房者,不減反增;尤其是囤1房年增1058人最明顯。

陳定中指出,台中囤3房以上人數則都略為減少,主要是囤3戶以上者,對囤房稅的加壓就相對有感,所以在囤房稅2.0上路前,便陸續盤點資產加以調配,使台中市的囤房族呈現「大戶減少,小戶成長」的情況。不過,囤房大戶人數不多,持有的房屋數占整體占比不高,因此即便釋出部分房產,也不容易形成拋售潮,對市場價量的影響有限。

囤房稅 炒房

延伸閱讀

8月租金指數106.71創新高 房租連漲37個月

談判破局?2房仲右手、腹部刀傷住院 淡水社區主委10萬交保

淡水某社區主委涉找友人砍傷房仲 3嫌全落網

涉嫌持刀砍傷2房仲 淡水社區主委逃亡17小時向警方投案

相關新聞

母借兒名買房...卻因兒不肯無法賣掉!官司打6年才結束 律師揭困難點:舉證責任在原告

借名登記,是我國人常見的一種財產管理方式,但令人困擾的是,如何要求返還?

父過世後簽遺產協議書...兄沒履行、妹提訴訟卻敗訴?律師4提醒:內容差1字都可能失效

日前新竹地方法院裁判一起曾姓家族遺產糾紛案件,大哥與小妹在父親過世後,簽訂了兩份協議,協議書1約定,小妹將分割遺產後取得的部分給予大哥,大哥給付小妹2000萬元;協議書2約定,依照父親生前遺願,大哥再給付小妹1億元。

11月地價稅開徵!專家提6點「節稅」注意事項:申請自用住宅稅負差5倍

台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表示,地價稅是按人課徵採總歸戶制及累進稅率計算,因此同一縣市內的土地所有權人只會收到1張繳款書。若夫妻共同持有房地,則會依照持分比例各自收到1張地價稅單。

欠債還不出錢...所有保單都會遭強制執行?專家「8種不會」:保險不是躲債工具

張先生年輕時為自己投保了健康險、癌症險和儲蓄險,但中年時因投資失利,債務纏身,隨著年齡增長,他發現自己罹患癌症;然而,由於債務問題,儲蓄險被強制解約,保險公司的理賠金額也被查扣,導致他無法獲得應有的醫療保障。

欠債長子繼承房產會遭扣押...給次子就沒事?律師急阻止:恐多付2筆數百萬稅金

有一個媽媽很憂愁,因為他的大兒子欠了卡債,只有小兒子結婚沒有欠款,她很擔心未來過世後,她名下唯一的房子恐怕被大兒子的債主扣押,所以想要把這間老房子過戶給小兒子,這樣就不用擔心未來房產被扣押?

房產留給小孩...該用繼承或贈與才能節稅?專家揭3方法:但建議別太早過戶

名下有房產也有小孩的人,或許曾想過名下的房子,要如何以最節稅的方式留給小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