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戶數 免計入12類房屋

《房屋稅條例》2.0(囤房稅2.0)7月上路後,持有戶數認定成為關鍵。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房屋稅條例》2.0(囤房稅2.0)7月上路後,持有戶數認定成為關鍵。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房屋稅條例》2.0(囤房稅2.0)7月上路後,持有戶數認定成為關鍵。財政部表示,子法明定12大類應稅房屋可免納入囤房稅戶數計算,包含公有房屋、社宅、長照機構宿舍、不堪居住房屋等。

囤房稅2.0將非自住住家房屋稅率由原本1.5%至3.6%調升至2%至4.8%,要求所有縣市政府均應訂定囤房稅,採「全國歸戶」、也就是以房屋所有人國內持有該等房屋戶數計算總持有戶數,而非由各縣市各自歸戶,並採「全數累進課徵」。

在加重囤房稅率之後,如何認定囤房戶數成為關鍵,將影響適用稅率。

囤房稅2.0計算與排除應稅房屋
囤房稅2.0計算與排除應稅房屋

依財政部「戶數認定及申報擇定辦法」,在計算全國總持有住家用房屋戶數時,按照房屋所有人、典權人、地上權使用權人等其所持有的住家用房屋合併歸戶計算。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共有房屋,在計算時,各個共有人分別以一戶歸戶。

舉例來說,納稅人陳先生為A屋所有權人(持分1/1)、為使用權房屋B屋使用權人,並與余小姐共有C屋,且A、B、C屋均為住家用房屋,計算下來陳先生持有住家用房屋戶數為三戶。

另外財政部在擇定辦法中,也明定12大類因有其政策目的或特定原因,不納入囤房稅戶數計算的應稅房屋標準,且不適用差別稅率,即排除適用囤房稅。

12大類房屋包含供住家使用的公有房屋、經認定的社宅、符合規定的包租代管、具有核發證明文件的勞工宿舍、獎勵停車位、管委會或避難空間、公同共有房屋、經許可的長照機構宿舍或可住宿的老人福利機構、文史建物、促參附屬設施住宅或宿舍、不堪居住程度的房屋、其他經財政部核定房屋。

其中,不堪居住程度的房屋,其認定標準為,在課稅所屬期間之前一年7月1日至當年2月末日焚毀、坍塌、拆除至不堪居住程度的房屋,也就是今年403強震後受損嚴重的房屋都可適用。

舉例來說,納稅人全國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計六戶,其中兩戶作出租使用,分別符合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的社宅、符合租賃條例的租賃住宅,則這兩戶不適用囤房稅,因此納稅人在全國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戶數為四戶。

囤房稅 宿舍 財政部

延伸閱讀

新青安1502件涉違規 僅占整體貸款戶約2.3%

屏東縣社宅再增2處 永城好室、鶴聲好室提供348戶

新青安首波查核結果出爐 共計1,502件未符自住使用個案

大盤上半年漲幅達28.4%…台股好熱 大戶、散戶搶上車

相關新聞

不只延長申報期限!資誠會計師詳解報稅五大變化

因應美國近期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企業營運與整體經濟帶來壓力,財政部公告兩項重要措施,協助企業與民眾有更充裕的時...

無扶養5歲小孩、70歲長輩、年薪逾44.6萬 「單身貴族」1公式算出綜所稅額!

在2025年的綜合所得稅申報中,免稅的總額達到44.6萬元。這意味著,若是一名單身職員,且沒有扶養5歲以下的小孩或70歲以上的長輩,年收入若未超過44.6萬元,則無需繳納任何稅款。

5月所得稅懶人包/每人都有21萬減稅額度、滿足「1條件」年收62萬免稅

綜合所得稅報稅季節來臨,今年的扣除額為何?應該繳納多少稅款?這篇文章將幫助民眾全面了解綜所稅的計算方式。 根據財政部的公告,113年度每個體的基本生活費用為新臺幣21萬元(較112年度增加8,000

爸媽報稅注意!家有6歲以下幼童扣除額提高、取消排富

財政部提醒,今年5月申報2024年綜合所得稅時,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的適用年齡已自五歲擴大到六歲,扣除額度同步提高,且取消...

大S遺產2/3給汪小菲成定局?具俊曄收養小孩阻止?專家搖頭:實務上困難

大S在理財方面非常有眼光,投資與不動產方面也有豐碩的成果,僅是「台北信義」和「國家藝術館」兩間豪宅,價值就超過6億元。

大S驟逝...遺產以外具俊曄能代討汪小菲欠債?律師:因1利害衝突難避攻防戰

今早,藝人大S驟逝的消息傳來令人震驚難過,願往生者能安息歸於塵土,也向往生者家屬致哀,但隨之而來一些法律問題,也引起廣泛關注。 大S驟逝...具俊曄能代替愛妻向汪小菲追債?律師:1利害衝突難避攻防戰 大S驟逝...汪小菲欠債具俊曄能代討?律師:因1利害衝突攻防戰難避 大S驟逝...除遺產外具俊曄能代討汪小菲欠債?律師:1原因恐有攻防戰 汪小菲欠債具俊曄能代討?律師:因1利害衝突攻防戰難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