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後悔贈與 有補救之道

父母贈與財產給子女,後悔了怎麼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父母贈與財產給子女,後悔了怎麼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父母贈與財產給子女,後悔了怎麼辦?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分為兩種情況,當財產還沒移轉到子女名下,可撤銷贈與、撤回贈與稅申報;但若已經移轉,除非有法定撤銷原因且經法院調查判決確定,否則無法任意撤回。

為了節稅,不少父母會及早規劃每年贈與財產給子女,但這段期間內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希望撤回或變更受贈人,最常見的是子女收到贈與財產後,一夕之間變臉不認親,有納稅人向國稅局詢問,這種情況下是否有撤回可能?

台北國稅局解釋,在繳清稅款後,撤回贈與稅申報,依贈與財產移轉之情形而有不同。

撤回贈與稅申報兩情境
撤回贈與稅申報兩情境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產權「未移轉」至受贈人名下前需要撤回,國稅局表示,納稅人得備齊贈與稅案件撤銷申請書及相關文件,例如贈與不動產案件須檢附地方稅稽徵機關核准撤銷土增稅、契稅文件等,向國稅局申請撤回贈與申報,如有已繳納贈與稅者,可辦理退稅。

若贈與財產「已移轉」至受贈人名下,國稅局表示,僅限贈與人有法定撤銷權,例如《民法》所規定贈與人意思表示錯誤、被詐欺或脅迫而為之意思表示、附負擔之贈與而受贈人不履行其負擔、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故意侵害之行為或對贈與人不履行扶養義務等,贈與人提出撤銷權的相關事實,且經法院調查判決確定,才能以此回復所有權者,才可受理撤回贈與稅申報並退回已繳納稅款。

舉例來說,甲君某一天向國稅局承辦人訴說,2023年將名下台北市房地公告現值計1,500萬元贈與兒子,完納贈與稅125.6萬元,並將房地辦理移轉登記至兒子名下。

但兒子在取得受贈房地後,竟一改孝順恭敬有禮的態度,經常頂撞甲君,還出惡言侮辱,使甲君感到身心受創,後悔將房地贈與兒子,想要申請撤回贈與稅申報及退還已繳納稅款。

承辦人也向他說明,由於房地已辦理移轉登記在受贈人名下,甲君除向法院提起告訴,經法院判決確定取得法定撤銷權外,無法撤銷贈與及申請撤回贈與稅申報。

國稅局呼籲,納稅人贈與他人財物前應三思,以免產權移轉登記後無法撤銷贈與,影響自身權益。

國稅局 稅款 贈與稅

延伸閱讀

男友收入比自己低…父母叫她「去找有房的」 過來人傳授逆轉解方

好吃懶做!最容易啃老的4大生肖 不但自私還毫無「感恩之心」

兼營投資業務 扣抵有眉角

父母凌晨為兒子排隊搶機車下鄉考照報名 他卻2度栽跟斗

相關新聞

不只延長申報期限!資誠會計師詳解報稅五大變化

因應美國近期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企業營運與整體經濟帶來壓力,財政部公告兩項重要措施,協助企業與民眾有更充裕的時...

無扶養5歲小孩、70歲長輩、年薪逾44.6萬 「單身貴族」1公式算出綜所稅額!

在2025年的綜合所得稅申報中,免稅的總額達到44.6萬元。這意味著,若是一名單身職員,且沒有扶養5歲以下的小孩或70歲以上的長輩,年收入若未超過44.6萬元,則無需繳納任何稅款。

5月所得稅懶人包/每人都有21萬減稅額度、滿足「1條件」年收62萬免稅

綜合所得稅報稅季節來臨,今年的扣除額為何?應該繳納多少稅款?這篇文章將幫助民眾全面了解綜所稅的計算方式。 根據財政部的公告,113年度每個體的基本生活費用為新臺幣21萬元(較112年度增加8,000

爸媽報稅注意!家有6歲以下幼童扣除額提高、取消排富

財政部提醒,今年5月申報2024年綜合所得稅時,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的適用年齡已自五歲擴大到六歲,扣除額度同步提高,且取消...

大S遺產2/3給汪小菲成定局?具俊曄收養小孩阻止?專家搖頭:實務上困難

大S在理財方面非常有眼光,投資與不動產方面也有豐碩的成果,僅是「台北信義」和「國家藝術館」兩間豪宅,價值就超過6億元。

大S驟逝...遺產以外具俊曄能代討汪小菲欠債?律師:因1利害衝突難避攻防戰

今早,藝人大S驟逝的消息傳來令人震驚難過,願往生者能安息歸於塵土,也向往生者家屬致哀,但隨之而來一些法律問題,也引起廣泛關注。 大S驟逝...具俊曄能代替愛妻向汪小菲追債?律師:1利害衝突難避攻防戰 大S驟逝...汪小菲欠債具俊曄能代討?律師:因1利害衝突攻防戰難避 大S驟逝...除遺產外具俊曄能代討汪小菲欠債?律師:1原因恐有攻防戰 汪小菲欠債具俊曄能代討?律師:因1利害衝突攻防戰難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