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子女能分遺產?擔心親生小孩權益受損 專家提1關鍵「千萬不能做」
接到這個案例,一對結婚3年的夫妻,小美和小明。他們都有各自的孩子,小美有一個女兒是小小美,而小明則有一個兒子是小小明,2個小孩均未成年,都是在他們上一段婚姻中生育的小孩。
雖然他們各自離異,但是在一場活動中相遇,進且互生好感,進而開始交往,最終走入了婚姻。他們組成了一個家庭,住在小明名下的房子裡,有小美的女兒、小明的兒子,以及他們自己,總共4個人。但是他們都沒有再生小孩的打算。為了未來家庭的和諧,他們決定提前了解當他們過世時,特別是他們的不動產該如何分配,並做好相應的規畫和安排。
一、繼子繼女可以繼承我的遺產嗎?
答案是:不行。
小美並未收養繼子小小明,小明亦未收養繼女小小美,因此小小明不能小美遺產,小小美不能繼承小明遺產,除非小美、小明主動自願贈與。
關鍵Tips:「有收養」繼子繼女就可以繼承,只能分一個爸爸媽媽的財產。
二、房地產如何繼承?
基本上,房地產都屬於「共同繼承」的範疇。對於小明來說,他的房地產將由小美與他前妻所生的孩子小小明一同繼承,因為他們都是繼承人,擁有繼承權。而小美與前夫所生的女子小小美則無繼承權。
當小明過世後,他的財產將成為全體繼承人共同擁有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分配就需要小美和小小明進行「共同協議」。這個協議可能涉及到許多因素,如各自的財務需求、家庭情況以及對房地產的使用權等等。因此,這是一個需要深入考慮並妥善安排的問題。
關鍵Tips:在繼承房地產方面,有一個關鍵要考慮:房子是在婚前還是婚後購買的。
三、婚前或婚後買房地產大不同
小明婚前或婚後買房地產大不同,差一項權利小美最多可再多分25%。
在不考慮其他小美與小明財產,純看小明的房地產,且繼承人即配偶小美、子女小小明,共兩人前提下產生的數據。
小明婚前或婚後購買房地產方面,存在著重大的差異,這直接影響著小美在財產分配中的權利。
婚前:小明在婚前購買房地產時,小美和小小明將平分財產,各占50%。婚後:小明在婚後購買房地產時,小美的份額將可增至75%,而小小明則僅占25%。這意味著小美最多可以再多獲得25%的財產。
此處其中的關鍵在於小美行使「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其中假設小美剩餘財產為0,小明剩餘財產僅此房地產(100%),小美可先請求小明房地產50%,剩下的50%小美和小小明將平分,即各為25%,固小美的份額將可增至75%,而小小明則僅占25%。
此案例中,小明的房地產是在與小美結婚前就購買擁有,因此小美並無法使用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固小美與小小明將平分房地產,各占50%。
關鍵Tips:能否行使「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四、善用信託,妥善安排好身後事
小美與小明考慮到未來小明不在時,他們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們深知人生無常,當燈滅之時,小孩小小明與小美間的無血緣關係可能成為房地產共同繼承的潛在風險。對小美來說,她希望能夠繼續居住在這個房子裡,並確保未來她老年生活。且那時房子也老舊,可以改給小小明等同價值現金或其他資產,讓小小明有能力去買自己心儀的小窩。小明也有同樣的想法,他們該如何做呢?
小明除了可以透過公證遺囑來實現,但因目前他們目前沒有現金與其他等同價值資產,對於遺囑是否能如其兌現給小小明將產生疑慮。
在這種情況下,小明可以透過信託來實現他與小美的願望。
房地產:房子可以先過戶(贈與)給小美的同時,以小美的名義成立不動產信託。小美為委託人,小明為受託人,小美為受益人。小明身故後,信託消滅,主導權自然回到小美的身上。所以在小明還沒身故前主導權還是在小明身上。小小明:小明以自己的名義規畫相當於房地產市價的壽險,受益人則為小小明。同時,小明再設定一個保險金信託。透過這樣的安排,在小小明未成年時,定期給付扶養她長大;成年時,將剩餘的保險金一次性給付給小小明。
這樣不僅確保了房地產給予小美,同時也確保了保險金給予小小明,實現了小美與小明的意願。
結論:提早安排準備與安排
小美和小明心願是,無論未來如何,他們的家庭不會因財產問題而分裂。因此,他們提前深入了解情況,並進行了提前的準備和安排。透過信託,他們可以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願,而且修改起來也不會太複雜,這樣做既方便又確保了他們的意圖得到了充分的表達。
作者介紹丨呂宛臻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RFC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暨不動產、信託、保險、投資全方位15張金融專業證照。
專長:資產傳承、稅務規劃、婚姻財產風險、不動產稅務規劃、退休金規劃、保單健診分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