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北市公車又出事!路口遭機車撞上 7旬翁傷重不治

孫燕姿、林書豪來了!周杰倫大巨蛋續戰 中華隊3帥現身嗨翻歌迷

再生醫療雙法立法加速度 政院拍板衛福部兩大草案

行政院會通過衛生福利部擬具的「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兩草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會通過衛生福利部擬具的「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兩草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會昨(25)日通過衛生福利部擬具的「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兩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將請衛福部積極與立法院朝野各黨團溝通協調,早日完成立法程序。

「再生醫療雙法」共有四大重點,包含研究發展促進再生醫療、再生技術管理、細胞源頭管理,以及加重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罰則等。

再生醫療雙法草案小檔案
再生醫療雙法草案小檔案

生醫業界指出,「再生醫療雙法」是十年來最重要的生醫產業法案,不僅攸關產業發展,也是罕病患者心之所繫,期許朝野各界為了台灣醫療願景、生醫產業發展共同支持,今年上半年可獲立法院三讀,打造台灣成為亞洲再生醫療重鎮。

陳建仁表示,衛福部為促進我國再生醫療領域發展,加速再生醫療研發成果擴大應用於臨床醫學,推動制定「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立法,強化再生醫療技術與製劑的管理與銜接,並確保再生醫療的安全、品質及有效性,維護醫療迫切需求病人即時接受先進再生醫療的權益。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指出,肯定衛福部及行政院積極重視再生醫療發展,「再生醫療雙法」的建立是為了健全法規環境,不只是鼓勵產業活化,更是為了滿足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幫助到最需要幫助的患者。

對於國內生醫產業界而言,「再生醫療雙法」中最值得關注的是「製劑條例」第8條「為治療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之疾病,於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並經評估風險效益得以確保安全性及初步療效之前提下,得附加附款,核予有效期間不超過五年之許可」,不少業者期待各研發成果完成臨床二期後,將有機會爭取五年的上市許可。

但是昨日草案公布後,有業者建議,要達到「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之疾病」等要件仍然過於嚴苛,根本無法享受雙法過關的成果,呼籲適應範圍能擴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五年的附款許可,也能仿效日本延長至七年。

有生技業者指出,新版再生醫療草案明定,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前應完成人體試驗,例外條件為恩慈治療,以及特管辦法已經通過者。但是這樣也將影響國外先進、但未完成臨床的技術引進來台的意願。

衛福部表示,新版草案也將現行「人類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政策指引」法制化,規範未來再生醫療研究涉及胚胎或胚胎幹細胞,不得以人工受精方式製造胚胎、不得製造雜交體、不得以其他物種細胞核植入去核的人類卵細胞、不得繁衍研究用胚胎、不得製造或繁衍具有人類生殖細胞的嵌合物種等。

生技 立法院 衛福部

延伸閱讀

出席台日聯誼會成立 韓國瑜:三杯清酒下去就會水乳交融

野生動物到都市搶食 人畜衝突益加劇

立法院「台日交流聯誼會」成立 韓國瑜、王金平出席

美簽署國安撥款軍援台 總統府:行動提升台美安全合作

相關新聞

母借兒名買房...卻因兒不肯無法賣掉!官司打6年才結束 律師揭困難點:舉證責任在原告

借名登記,是我國人常見的一種財產管理方式,但令人困擾的是,如何要求返還?

父過世後簽遺產協議書...兄沒履行、妹提訴訟卻敗訴?律師4提醒:內容差1字都可能失效

日前新竹地方法院裁判一起曾姓家族遺產糾紛案件,大哥與小妹在父親過世後,簽訂了兩份協議,協議書1約定,小妹將分割遺產後取得的部分給予大哥,大哥給付小妹2000萬元;協議書2約定,依照父親生前遺願,大哥再給付小妹1億元。

11月地價稅開徵!專家提6點「節稅」注意事項:申請自用住宅稅負差5倍

台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表示,地價稅是按人課徵採總歸戶制及累進稅率計算,因此同一縣市內的土地所有權人只會收到1張繳款書。若夫妻共同持有房地,則會依照持分比例各自收到1張地價稅單。

欠債還不出錢...所有保單都會遭強制執行?專家「8種不會」:保險不是躲債工具

張先生年輕時為自己投保了健康險、癌症險和儲蓄險,但中年時因投資失利,債務纏身,隨著年齡增長,他發現自己罹患癌症;然而,由於債務問題,儲蓄險被強制解約,保險公司的理賠金額也被查扣,導致他無法獲得應有的醫療保障。

欠債長子繼承房產會遭扣押...給次子就沒事?律師急阻止:恐多付2筆數百萬稅金

有一個媽媽很憂愁,因為他的大兒子欠了卡債,只有小兒子結婚沒有欠款,她很擔心未來過世後,她名下唯一的房子恐怕被大兒子的債主扣押,所以想要把這間老房子過戶給小兒子,這樣就不用擔心未來房產被扣押?

房產留給小孩...該用繼承或贈與才能節稅?專家揭3方法:但建議別太早過戶

名下有房產也有小孩的人,或許曾想過名下的房子,要如何以最節稅的方式留給小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