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南將軍區傳槍響!男子頭部中彈送醫不治 警封鎖現場

去年稅收超徵4,950億元

財政部昨(10)日公布去年總稅收逾3.2兆元,超過預算數(簡稱超徵)達4,950億元,總稅收及超徵規模雙創新高,主要受惠於上市櫃企業獲利成長,營所稅大增。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部昨(10)日公布去年總稅收逾3.2兆元,超過預算數(簡稱超徵)達4,950億元,總稅收及超徵規模雙創新高,主要受惠於上市櫃企業獲利成長,營所稅大增。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部昨(10)日公布去年總稅收逾3.2兆元,超過預算數(簡稱超徵)達4,950億元,總稅收及超徵規模雙創新高,主要受惠於上市櫃企業獲利成長,營所稅大增。

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表示,去年包括營所稅、綜所稅、遺產稅、菸酒稅、營業稅、關稅、房屋稅、牌照稅等八稅目稅收皆創新高;不過證交稅、貨物稅、土增稅則相對黯淡,三稅目皆為短徵。

陳玉豐表示,初步統計去年總稅收3兆2,191億元,首度突破3兆元大關,年增12%;去年稅收預算數約2.7兆元,實際收入達3.2兆元,超預算近5,000億元,結構包含約3,824億元中央稅收,749億元屬地方稅收,剩餘為中央特種基金如長照基金等。

其中營所稅去年實徵1兆243億元,首度跨越兆元大關,年增45.9%,主因上市櫃公司前年獲利大幅成長,申報自繳、暫繳稅額都增加,光是營所稅,就超過預算數2,943億元,已占總超徵數近六成。

綜所稅去年共計6,499億元,年增22.6%,則超過預算數1,208億元,主因經濟、薪資成長,此外個人房地合一稅也增加。

至於證交稅,截至去年底已連續12月負成長,全年共1,756億元,年減998億元,是史上最大減量,年減36.3%則是21年來最深跌幅。

陳玉豐認為,證交稅容易受經濟風吹草動影響,去年金融市場遭逢俄烏戰爭、高通膨、中國大陸封控政策等變數,導致減幅較大,不過全年證交稅收仍是史上次高,僅次於前年。

賦稅署官員表示,證交稅達成率99.3%,距離預算數僅差13億元,且日均成交量也略較低點回升,後續待觀察。

另外貨物稅因汽柴油貨物稅調降,以及車廠減產影響,去年稅收距離預算數還有319億元缺口;土增稅則因房市下修,短徵116億元。

對於稅收超徵創新高,賦稅署表示,稅收自籌編預算至執行完畢有近兩年落差,其他國家稅收執行也會較預算增減,例如日本在2020年就超過預算數10.3%,新加坡在2017年也超過預算數11.7%。未來財政部將運用智慧系統建立估測模型,讓稅收預估更貼近實際。

延伸閱讀》

房地合一稅 上月減二成

證交稅 營所稅

延伸閱讀

房市急凍!房地合一稅破天荒負成長、12月年減逾二成

影/王鴻薇批6000元現金是舉債共享 蘇貞昌:是依法進行,請多研究

財部公布去年稅收3.22兆元 大幅超過預算數4950億元

平抑蛋價 王惠美建議運用超徵稅金成立蛋雞產業基金

相關新聞

檢舉逃漏稅獎金最高480萬元 但有四種人不能領

檢舉逃漏稅獎金,最高可拿480萬元,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領。稅務人員、稅務人員配偶及兄弟姐妹、公務員執法過程中舉發的逃...

房租擬改特別扣除 300萬人受惠

大選腳步接近,朝野立委爭相提出減稅法案拚「業績」。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預定今天審查所得稅法第十七條修正草案,在財政部「有條件...

明年免稅額、標扣、薪所扣除額調高 後年報稅適用

財政部今天在行政院會陳報「所得稅制優化惠民措施」報告,113年度每人免稅額由9.2萬元調高至9.7萬元、標準扣除額由12...

如何避免房地合一稅2.0高稅率?一個簡單戶籍遷移:省下100萬

如果這是非自用住宅,那你就要繳20%的稅,獲利600萬就要繳120萬的房地合一稅。你看,這樣就差距了100萬!

報稅季開跑!妹子打開稅單哀號「單身稅好沉重」 一票苦主共鳴:真的慘

報稅季開跑,不少民眾哀怨荷包縮水。一名年輕妹子表示最近收到稅單「差點就暈倒了」,因為那筆金額可不是一、兩個精品包包可以解決的問題,直呼「單身稅好沉重」,引發大批上班族的共鳴。

報稅季來了 請ChatGPT教你節稅?會計師實測發現「它不懂裝懂狀況多」

報稅季5月開跑,煩人的報稅工作請ChatGPT代勞最好?OpenAI聯合創辦人布洛克曼日前大讚GPT-4超懂美國稅法,還稱它為「TaxGPT」,拿來用在台灣也可行?KPMG安侯建業稅務服務部執業會計師張智揚、以及《遠見》記者實測後,均發現問題不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