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六千聰明領/普發現金全攻略 哪種更快撥款?哪種代領方便?

何博文參選淡水 賴清德扮要角鞏固湧言會與正國會合作

大學實測ChatGPT寫報告結論一樣 恐違反學倫衝擊高教

快找這張發票!他驚險找回賣屋少繳38,880元

示意圖  記者游智文/攝影
示意圖 記者游智文/攝影

依規定,賣房子申報房地合一稅,可扣除先前購買時所支付的仲介費、廣告費、搬運費等費用,一般知道要用發票申報,但多數人以為遺失發票也沒關係, 用其他証明文件也可申報。不過實務並非如此,沒有發票,購屋時的仲介費用可能就無法扣除。

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最近替客戶報稅,就碰到這種情況,提醒這幾年有買房子的民眾,趕快找一找仲介費發票,好好影本存檔,以免未來出售不動產時,找不到發票,得多繳一大筆稅費。

鄭文在表示,他的客戶是在2017年9月,花972萬元買了一間房子,今年11月以1050萬元賣掉,獲利78萬元。

該屋持有已5年,房地合一稅稅率已降至20%,依規定還可扣除相關費用。不過,該屋沒有修繕費用,而且是自己把房屋賣給朋友,沒有仲介費用,因此最大額可扣除的費用,就是當初購買房屋的2%仲介服務費,總計19萬4,400元。

鄭文在告訴客戶,扣除這一筆,獲利金額將從78萬降至約58萬,房地合一稅也可從原本的15.6萬元,降至11.7萬多元,可省38,880元,要客戶回家把當初房仲業者開出的服務費發票,拿來申報。

沒想到,客戶回家翻箱倒櫃,怎麼也找不著。

鄭文在心想沒關係,客戶當初是透過大型品牌加盟店買屋,而且有承作履約保證,有履保對帳單可以舉證,應該沒有問題。

沒想到,國稅局的答覆竟是沒有發票,承買時的仲介費用就無法扣除。

這下子慘了,還好他心生一計,想到當初仲介公司開發票時應該有留底,於是向當初的房屋仲介公司請求提供影印發票。

沒想到仲介公司答覆,該發票開立已經超過5年,依照商業會計法第38條規定,可能已經銷毀。

他和客戶心涼了半截,但還是跑一趟仲介公司,還好資料還在沒有作廢,取得當初的發票影本後,順利完成報稅。

鄭文在表示,他的客戶買屋才5年,發票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如果10年、20年後再出售該房屋呢?當初的經紀人還在嗎?這家房屋仲介公司還在嗎?發票憑證還在嗎?更重要的是,超過5年,依照商業會計法第38條規定,這些發票銷毀是依法有據的,想到就頭皮發麻。

他說,他的客戶持有已五年,稅率僅20%,因此一張發票只省3.8萬元,若是5年內出售,稅率35%~45%,那麼這張發票就可省約7萬~9萬元。若是購買總價較高的房子,且在5年內出售的房子,一張發票可能關係到數十萬元的房地合一稅。

也因此,他提醒在2016年以後購買不動產的消費者,趕快檢視一下當初取得成本、服務費發票、相關憑證。尤其是仲介服務費發票,找到後影印存檔好好保存,避免未來出售不動產時,陷入無法舉證窘境。

房地合一 報稅

延伸閱讀

平溪十分老街掉落爆竹砸傷遊客 警追施放者最高罰15萬

北市落選「清白里長」夫妻涉發陸資快篩劑 依反滲透法起訴

涉收陸方資金助選 北檢搜索3人創反滲透法首例

實驗不等於「醫療認證」 這款空氣清淨機廣告不實挨罰

相關新聞

2023年贈與免稅額244萬! 財富傳承必知的節稅事:一個月可給子女1176萬?

由於消費者物價指數,沒有較上次調整的指數累計上漲10%以上,所以2023年遺贈稅的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金額、不計入遺產總額的生活必需之器具、職業上之工具,這4項金額均與2022年相同。

小確幸!綜所稅第三批退稅 近8億元提前於12月底入帳

退稅小確幸又來了!今年5月申報綜所稅,共分三批退稅,第三批退稅原定明年1月18日才會入帳,但財政部賦稅署提早退稅期程,提...

繳稅大戶台積電最高、長春集團搶眼...2021年企業所得稅費用排行全揭露

根據《財訊》報導,2021年整體稅收的實徵金額,再次大幅超標4950億元。企業繳稅貢獻超標稅額75%。是哪些企業大戶抖內6000元現金大紅包給民眾呢?

還稅於民議題發酵 代理財長阮清華:會充分討論疫後振興措施

今年稅課收入優於預期,總稅收估計可超過預算數4500百億元,朝野立委群起呼籲中央「還稅於民」,財政部代理部長阮清華今(2...

追稅囤房大戶 國庫大進補

財政部續查囤房大戶逃漏稅,針對持有五戶以上非自住住家租金收入,去年整年共查獲1,720件漏稅,補稅加罰金8,018萬元;...

權證避險降稅 拚本會期三讀

立法院新會期在本周五開議,當天行政院長陳建仁將帶領新內閣團隊進行施政報告並備詢,本次會期將有多項財經法案包括攸關權證避險...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