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不支持廢死 認判死刑相當困難

視障者吳春成8度環台馬拉松 只為想把同伴拉出困境

川普自爆嗆習近平「敢犯台就炸爛北京」!錄音檔曝光 習反應錯愕

環團指麥寮海水淡化廠興建拖延 台塑企業提四點回應

圖為台塑六輕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為台塑六輕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環保團體23日指控台塑六輕數度拖延啟用海淡廠,台塑企業同一天下午回應,針對環團指控麥寮海水淡化廠興建拖延一事,提出四點據實說明如下:

一、台塑企業為補充枯水期供應六輕工業園區不足345,495噸/日時之自籌替代水源,並響應政府多元水源開發政策,因此以循環經濟概念取用電廠之溫排水為水源,規畫由台塑石化公司興建麥寮海水淡化廠。

二、其實台塑企業十分積極在推動節水及水源替代方案,主要透過製程用水減量、節水管理措施、降低蒸發損失及廢水回收再利用等,降低對地面水資源的依賴,在同仁的努力下,台塑企業麥寮園區日產量雖增加,但用水量卻逐年降低,至2024年已投入14億元完成30套水回收再利用設施,每日平均用水量由2007年30.6萬噸降至2024年18.6萬噸,平均年降幅22%,每一滴水使用12.9次。

三、台塑石化公司規畫興建麥寮海水淡化廠,原預估經費54億元,惟興建期間遭遇新冠疫情、全球貨運塞港、以哈戰爭等不可抗力因素,迄今已投入逾68億元經費,興建期程延後並非台塑石化公司所能掌握,而且海淡廠延後完成也沒有產生環境污染,根本不構成開立罰單處分的要件。

四、尤其海淡廠屬高用電、高排碳製程,生產1噸海淡水要用4.2度電,排碳量達3.334 kgCO2/噸,遠高於工業水排碳量0.175 kgCO2/噸,海淡水排碳量是工業水的19倍,依麥寮海淡廠環評要求最少年產1,700萬噸,每年排碳量達5.7萬噸,除不利於氣候環境外,也加重整體電力負荷,再加上近年來國內亦未發生缺水現象,因此海淡廠應該作為枯水期或缺水期間的補充用水。

不過近年來因氣候變遷導致極端氣象頻繁發生,不能排除我國未來可能遭遇嚴重缺水情形,台塑企業將依規畫期程於2025年9月30日前完成麥寮海水淡化廠的興建及試車工作開始營運,俾作為缺水時期的補充用水。

台塑 缺水

延伸閱讀

批六輕拖延啟用海淡廠每日不當得利數百萬 環團籲盡速啟用

麥電召開轉型天然氣「6接」說明會 地方強調安全第一

國徽設計者在港舊居唐樓… 環團倡列歷史建築

影/環團與漁業團體呼籲加速領海外設置離岸風場的法制作業

相關新聞

「一則預言7月旅遊全崩?」日本地震謠言網友嘲諷…旅行社慘喊35年最差

日本地震謠言流傳,旅遊團客急凍,網友一面倒質疑預言威力,社群聚焦旅行社市場變化與消費者信心轉移。

「預算不足」國旅改出國…暑假全台住宿率暴跌遇寒流!引爆網友砲火

暑假本是旅遊旺季,卻傳出全台住宿率暴跌,旅宿業者直言「史上最慘」。根據TVBS報導,花蓮住宿率平日不到三成,梨山也僅五成,不少業者將矛頭指向民眾熱衷出國、預訂期縮短等原因,積極推優惠盼救暑假商機。

非強迫但是強烈建議?經濟部「電詢」軍人用餐折扣惹議…網:功德台灣

經濟部近日被爆出為配合九三軍人節活動,主動「電詢」餐飲業者是否願意提供軍人用餐折扣,引發社群熱議。儘管官方強調未發函、僅電話詢問意願、沒有強迫業者參與,但PTT網友對此說法普遍不埋單,質疑政府「話術施

日幣「甜甜價」刷新紀錄!他靠1招換到1:0.19 網盛讚:甜到蛀牙

受惠新台幣強勢升值,今(4)日台銀日圓現鈔賣出價一度來到0.2026,創下史上最甜換匯紀錄,10萬元台幣可多換近7萬日圓。PTT網友瘋狂討論此一匯率變動,有人興奮大喊「甜甜價!」,也有人戲謔表示「每天都是史上最甜」,更有網友直言「0.19才叫便宜」,形容匯率行情像在「糖尿病邊緣徘徊」。

華航帶頭響應國軍升等禮遇…「幫忙做功德」股東會時準備被罵翻!

國軍搭機優先升等政策,隨著總統賴清德喊話,華航董事長高星潢積極協調國內多家航空業者配合,力挺國軍登機禮遇。7月1日新制上路後,已有11名軍人享受優先登機,升等政策更成為近期市場與社群熱議焦點。究竟這樣

雞蛋滯銷產地急降價!蛋農怒批「未協調」…網:早餐加蛋何時回10元

夏天雞蛋賣不動,北市蛋商公會宣布產地價和批發價雙雙下修,想藉降價救市。不過蛋農怒轟「完全沒協調」,倒貼成本還被突襲,呼籲公平會查明價格結構。PTT熱議「蛋價都降了,早餐加蛋什麼時候才會回到10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