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車模林志玲」打牛奶針喪命…名醫吳紹琥200萬交保 沉默搭車畫面曝光

歐系車商關注關稅平等 經濟部:台美關稅談判只對美進口車有效

黃仁勳說服川普沒用?輝達H20銷陸有推手 外媒曝「關鍵是他」

高地價成受災戶!北市地上權國宅戶大喊「地租」吃不消

台北市地上權國宅。圖/報系資料照
台北市地上權國宅。圖/報系資料照

房價高漲,北市地上權國宅土地租金也連年漲,約400多戶在民國87年以較低價購得,但僅50年房屋使用權,北市議員陳宥丞指出,因公告地價連年飆漲,漲幅甚鉅,部分國宅最高達98%,使得住戶每年要繳納的「地租」跟著攀升,大喊吃不消。都發局表示,會檢視適法性、公平性後評估是否檢討租金。

北市地上權國宅,分別是影劇五村、萬寧、萬安國宅,共15棟、416戶,都是在民國87年公告出售,只有50年房屋使用權,沒有土地持份的地上權國宅。依據台北市國民住宅地設定地上權實施要點,租金計收方式是依國宅土地設定地上權之地租收取,按土地最近一期申報地價年息5%計收租金,租金漲幅相較前一年期以調整10%為上限,超出部分不予計收。

陳宥丞指出,雖然有10%的上限,但因為租金是按公告地價為地租計價基準,所以連年飆漲的公告地價,未來就會繼續增加國宅住戶的居住成本。

據瑞光路影劇五村國宅的居民指出,因為內科發展,造成周邊地價上漲,但地上權國宅的住戶沒有土地的持份,享受不到土地價格上漲帶來的利益,等到民國137年時,使用權一到,房子和土地都是要歸還市政府,但是他們現在卻要負擔土地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負面效果。

陳宥丞表示,以影劇五村國宅這段期間的公告地價,從民國88年的每平方公尺2萬9000元,到民國113年1月已達5萬7430元,漲了高達98%;萬安國宅的公告地價則是從3萬2100元漲到4萬8900元,漲幅52%。

他認為,地上權住宅原是解決高房價下民眾的居住需求,卻因為沒有完善配套措施,住戶要承擔政府調整漲公告地價、租金飆漲的苦果,政府完全違反住宅政策及居住正義。

北市都發局表示,目前台北市存有的地上權國宅,是民國87年間配售,設定地上權期間為50年,地上權存續期間除收取「地租」外,不另收取權利金。地上權國宅承購人依負擔的權利與義務,皆是當年承購契約內簽訂。對於減免措施,會依契約及相關規定,檢視適法性、合理性與公平性後評估。

都發局指出,依台北市國民住宅土地設定地上權契約書,地租計收標準為每年收取一次年地租,地租計收基準為公告地價年息5%,亦即公告地價5%計收,租金漲幅以10%為上限原則計收。以瑞光路253巷其中一戶土地持有面積38.86平方公尺計算,88年當年期(一年)土地租金為3萬3808元,113年當期土地租金為4萬6507。

租金 地上權 國宅

延伸閱讀

北市議員林亮君遭私訊恐嚇「手上有裸照」 提告恐嚇...警偵辦中

李正皓被噴辣椒水、北市議員遭威脅 吳崢批:低級惡劣的攻擊

北市街友沿路試開機車後置物箱...竊走20萬日幣 警2小時查獲

握有年輕時裸照?北市美女議員遭威脅 怒嗆「嚇不了我」

相關新聞

普發1萬為何需要舉債?引政府3800億帳目爭議…觀點正反激辯!

近期「全民不普發一萬元」議題持續延燒,PTT股板上再次爆發激烈論戰。有網友以會計角度質疑政府超徵稅收與特別預算帳目運用,認為財政邏輯不通,政府「說好的錢到底去哪裡?」引來正反兩派激烈交鋒。 編輯

普發1萬得舉債?卓榮泰坦言「內心交戰」政府預算細節曝光…網全炸鍋

藍白聯手在立法院通過「普發1萬」特別條例,全民現金大紅包話題沸騰,但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記者會親上火線,直言政府沒多餘的錢可普發1萬,若要硬上,行政院勢必得舉債。他坦承「發不發,我內心交戰!」強調願意

員工被要求擺拍?台電官方開嗆電力產業工會:不容被誣衊

台灣電力產業工會16日發布聲明,拼命搶修復電但拒為公司擺拍、拒當撥補台電千億大內宣的素材,台電也反擊了,強調台電同仁颱風...

新光三越董座爭奪戰落幕 吳東昇續任、吳昕陽任副董兼總經理

新光三越董事長爭奪戰落幕,董事長吳東昇續任,而現任總經理吳昕陽則被選為副董事長兼董事長,意味著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布局成功...

南京紅姐1700男約事件震撼!小王小大:台中「一樓一鳳」同樣反映情感現象

南京近期爆紅的「紅姐」事件引發台灣社群熱議,38歲的紅姐雖外型不符主流審美,卻號稱曾與近1700位男性有過約會與互動,讓不少台灣網友驚呼:「第一次覺得人生很失敗,居然輸給紅姐!」小王小大節目開頭坦言,

街口支付母公司遭查封!輿論分兩派開戰:錢先提領出來再說

街口支付母公司近日因涉及36億元股權糾紛,遭台北地院查封未果,連帶導致近300名員工在查封前40分鐘臨時被通知居家上班。消息一出,用戶對資金安全議題表現出高度警覺,市場討論迅速升溫。 街口母公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