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兆聯實業董事長林國清 工程師創業 三招致勝

賣水可以賣到公司股價超過400元?5月28日,兆聯實業(6944)以承銷價262元掛牌上市,首日勁揚近五成,次日股價更一度飆至408元,創下跟著半導體產業起飛的新台灣奇蹟。深入了解這家公司的創辦人、董事長林國清的領導風格,就會發現這不是奇蹟,而是台灣工程師務實累積的成果。
科班出身的林國清畢業於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早年任職於一家美商超純水公司,因2004年時國際間水資源業併購興盛,該公司被美國GE集團併購,經營走向產生變化,改以設備製造為主,降低工程業務比重。
考量當時超純水市場幾乎都由日本、歐美廠商把持,台灣無法獨立做超純水系統,他決定跟夥伴們一起成立一家以台灣團隊為主,做高科技產業超純水及廢水回收系統為願景的公司。
公司市值大幅翻漲
雖說超純水(Ultrapure water)也是水,但可不一般,是除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外,幾乎沒有其他電解質存在的水,電阻率約達18.2MΩ-cm,幾乎不能導電,為與純水有所區隔,名為「超純水」。
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可用於經過蝕刻的晶圓洗淨,依據電子行業超純水標準,還有其他指標要求。在台灣以半導體產業用量最大,不過,但凡科技公司用得的超純水,幾乎都是兆聯的客戶。
兆聯一開始是十人團隊,成員主要為環境工程、化工、機械背景,從3,000萬元起家,經過20年,資本額已逼近7億元,以5月29日收盤價397元計算,市值超過274億元,相對當初拿出的創業金,已經翻漲913倍。
不過,創業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林國清回想起2008年時,兆聯遭遇公司成立後最嚴峻考驗,因發生金融海嘯時,很多客戶取消或延後專案,但工程業是先付錢再收錢的行業,中間一度出現數千萬元營運資金缺口,因而裁員三分之一,至今仍印象深刻。
所幸隨著2009年景氣復甦,產業重回成長軌道。林國清說,兆聯實業是搭上台灣科技業「本土替代」的大趨勢,因台灣科技大廠建廠時需要最佳成本、最快速度服務,相較於外商公司需要層層上報、甚至得國外總部溝通,兆聯是第一家可以台灣團隊承接大型超純水及廢水回收的公司,在度過金融海嘯考驗後,兆聯成為業界首選。
全球布局務實前進
談到兆聯的成功,林國清忍不住滿意與驕傲地說,「可以幫客戶建廠效率提升50%以上。」畢竟要達到客戶的需求,就是快速回應客戶的需求,台灣建廠速度是全球第一快,必須跟上速度,才能跟著一起成長。兆聯2022年、2023年、2024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各達7.44元、17.57元、22.33元,2025年首季亦達6.07元。
負責兆聯上市輔導案的富邦證券總經理郭正宜說起林國清,大讚他每次講起公司營運計畫便如數家珍,可見是不斷思考公司營運方向,堆疊出來的厚度。
郭正宜也觀察到林國清經常一早就到公司,有回輔導案必須在假日趕進度,需要兆聯的人協助一起到倉庫調資料,林國清不僅親自到,買飲料請大家喝,見倉庫難免有些灰塵,還開玩笑說:「你們(富邦證券承銷人員)都是古墓派弟子,專門來挖掘寶藏的。」展現他親力親為又開朗的一面。
不僅郭正宜的印象如此,資誠會計事務所會計師陳晉昌從20年前還是查帳員時,便陪著兆聯一路成長,在他眼中,林國清的經營成功之道有三,親力親為居首位,另兩大特點是組織扁平化、願意跟年輕人直接溝通。
林國清的成功還展現在務實上,兆聯在台灣設有多處工廠與服務據點,並於中國大陸、新加坡、美國等地設立海外子公司,積極全球布局,面對今年來不少台灣科技公司因應川普政府新制,紛紛表態將前往美國設廠,他說,除考量關稅外,還須考量美國的人力結構、工作文化、當地勞工薪資水平等因素,是相當複雜的評估過程,未來兩年,先將美國工作做好,再考量垂直整合。
親力親為,務實前進,承襲著外商技術背景,累積近30年水務系統經驗,20年創業之路,台灣工程師林國清與兆聯的成功並不只是奇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