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三面向推動在宅醫療科技 2026年將投入10億元試行

行政院會12日將通過「在宅醫療科技願景與行動」計劃,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將透過使用科技,未來的智慧城市、科技工具、應用服務發展,建制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結合科技與醫療。此計劃有三大重點,推動科技創新、優化普及;第二聚焦需求導向推動;第三建構永續在宅醫療科技生態系,布局相關市場與商機。
吳誠文表示,國科會的任務是就是希望科技研發成果能落地,2024年7月啟動在宅醫療科技規劃過程,盤點過去衛福部已經逐步推動居家、在宅醫療實務工作,目前為止有些進展,2024年在急重症部分,很多醫學中心配合在宅醫療服務,除此之外要擴及其他醫療項目,但目前急重症耗費醫師與照護人員人力,需要巡迴做這件事情,最終目標是儘量在缺少醫護人員的狀況下,用科技方法提升照顧品質。
吳誠文說,要從醫療擴及一般民眾的需求,照顧提供者不僅限於大型醫學中心,偏鄉的診所、衛生所、沒有醫師在的護理人員,都有可能藉助AI工具、雲端服務,在新的科技方案中規劃進來。民眾需要的醫材、運動器材、促進健康的食品,將來也都會搭配,藉此促成產業的發展,依照需求端促成產業發展,包括高科技產業、生技醫藥產業,會有不同實施的做法。
吳誠文說,這將會創造國內的內需市場,搭配健保制度的改良,能夠讓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與地區醫院、最接近民眾的診所和照護機構及居家等,照護人員無論在哪裡,可形成「醫療的網絡」,院長也認為這具有前瞻和可行性,現在發展內需市場,可以促進醫材、生技產業發展。
因此推動將有三大重點,吳誠文說,首先是落實跨部會協作機制,要推動科技創新、優化普及、基盤建置,串聯地方醫療院所,跨部會將扛起重要的責任,希望未來在高齡化的社會,不但不會遭遇醫療院所飽和的問題,反而有機會提高醫療水準,產業也可以擴展國際性的醫療產業。
第二,聚焦需求導向的推動策略,關注民眾端的需求,讓科技產業了解市場存在,產品不會只有醫療院所端;第三,建構永續在宅醫療科技生態系,產業的發展一定要有市場,市場來自民眾的需求,還有很多商機存在。
吳誠文說,明年起才開始推動,彙整合計有計劃,例如衛福部有在宅醫療計劃,現在要連結到產業,以及雲端服務的網路等,今年進行需求分析與行動方案,預計2026年在宅醫療推動計劃將投入10億元預算。
至於業者端的誘因,吳誠文說,衛福部將補助醫材、人員,科技產業端為了鼓勵,願意進來的廠商,在經濟部做器材、照護工具,機器人方案有部分會進來,生技醫藥產業會進來,雲端服務應用的廠商也會進來。會有申請補助案,但是一定要參與這個方案,才會補助。
吳誠文也提到,未來可能會透過結合AI的服務型機器人,可能是一個寵物的形狀,不一定是人型,協助臥病在床的病人翻身、扶他坐起來等,或者具備溝通能力的機器人,可連線到外面求救等功能,這都是台灣產業目前就有能力做的事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