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之星選秀12強晉級 26日決選並舉行頒獎典禮

經濟日報第九屆「創業之星選秀大賽」晉級決選團隊名單出爐,公司組及學生組各六組正取晉級,將在26日決選並舉行頒獎典禮,公司組與學生組將各選出冠軍一名、優勝兩名。
經濟日報於2017年起舉辦創業之星選秀大賽,今年第九屆賽事由經濟日報主辦,合作單位為台大創創中心、鴻海(2317)科技集團,協辦單位包括中華開發資本、彰化銀行、國泰金控、日月光集團、台灣企銀、宏匯集團、台新銀行、t.Hub內科創新育成基地等。
本屆「創業之星選秀大賽」共有118組團隊報名,包括公司組83組、學生組35組。公司組六組正取晉級,依簡報順序為:富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進材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微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斯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拚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碩準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備取為昱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學生組六組正取晉級,依簡報順序為:斐闊.Finctory、風潮製造所、實習通、水永續實驗室、I X I、雷鳥小組,備取為宜智科技。
「創業之星選秀大賽」冠軍及優勝團隊可獲得台大創創中心專業輔導;經濟日報將重點報導,增加團隊知名度及曝光能量;公司組、學生組冠軍隊伍將獲頒10萬元、5萬元獎金。
本屆賽事評審委員會召集人、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曾正忠表示,觀察今年進入決選的團隊,類別相當平均,包括生技醫療、AI應用、資通訊、永續發展、綠能等項目。
他指出,今年賽事特色是除了每年都有的醫療、AI以外,看到不少永續、綠能項目的參賽團隊,不但學生組團隊偏永續、綠能項目,在公司組參賽團隊的報名項目中,比率最高的是數位內容,其次就是永續類別,看得出業界對永續與綠能議題日益重視。另外,也觀察到現在不少學校都有創業相關的課程,吸引學生報名。
曾正忠說,新創進入決選的條件各自不同,例如生技醫療屬於技術門檻高的項目,可能營收不高,但技術不錯,重點是有得到重要的認證或獎項,而參與其他類別的團隊,也要有一定的營收,證明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要切實符合市場痛點與需求。
談到學生投入創業,他指出,現在生成式AI技術更加成熟,有助於學生補不足之處,例如文組學生也可以利用現成的模組,生成垂直領域的聊天機器人,創業團隊可以專注於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發展,理工組的學生也能懂行銷和產業知識。也因為AI技術的成熟,可能讓創業門檻降低,但拉高創業競爭程度。
曾正忠認為,創業最終還是要切中產業與消費者需求,具備夠強的技術和應用程度,拜AI之賜,預期再過二至三年會有更具爆發性的創業潮出現。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