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中壢中古屋買氣全台最強 這區南台灣唯一上榜

高雄市鳳山區2025年第一季以257件的中古屋交易量擠進前十名榜單,是南台灣唯一上榜的行政區。 圖/永慶房屋提供
高雄市鳳山區2025年第一季以257件的中古屋交易量擠進前十名榜單,是南台灣唯一上榜的行政區。 圖/永慶房屋提供

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整2025年第一季全台前十中古屋交易熱區。桃園市的中壢區及桃園區中古屋買氣最熱;新北市需求強勁,占4席次。高雄市鳳山區則是南台灣唯一上榜行政區。

2025年第一季,中壢區中古屋交易量高達416件,居全台之冠,均價一坪30萬元;同屬桃園市的桃園區也以將近400件交易量緊追在後,房市相當熱絡,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中壢區與桃園區交通建設完善,加上桃園市擁有全台第二多的工業區,且有航空城開發計畫,帶動大量就業人口移入,進一步帶動購屋需求。

此外,中壢區與桃園區還擁有像是青埔、中正藝文特區、小檜溪、經國等重劃區,具備發展潛力,讓整體房市交易活絡。兩區目前平均單價約在3字頭,對自住和通勤族而言,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位居第三的則是新北市的淡水區。陳金萍分析,淡水區擁有捷運淡水線及輕軌,未來還有淡江大橋、淡北道路將完工,交通便利性持續提升;且不僅舊市區機能完善,新市鎮的住宅與商圈也陸續到位,帶動區域買氣。在房價部分,淡水區因距離台北市中心較遠,因此相對親民,吸引不少願意以時間換取房價的小資族入主。

此外,除了淡水區外,新北市的新莊、板橋、中和也上榜。新北市人口眾多,居住需求強勁,加上這些區域位處新北第一圈,往來台北市相當方便,交通便利、生活機能成熟,房價相較於台北市更為親民,吸引不少民眾前往置產。

台中市則有3區入榜,分別為北屯區、西屯區及北區,其中北區平均總價不到1000萬元。陳金萍指出,近年中科台中園區為區域帶來大量人口與產業,加上政府持續推動重大建設,推升台中市中古屋交易熱度。

其中,北區擁有一中商圈、中國醫藥大學、科博館等豐富生活機能,但因發展較早,屋齡高於其他兩區,房價相對便宜,且中古屋市場以2-3房為主,總坪數不大,平均總價自然較低,千萬內即可入手,受到不少年輕族群青睞。

高雄市則有鳳山區擠進前十名榜單,是南台灣唯一上榜的行政區。

陳金萍表示,鳳山區為高雄人口密集區,舊商圈生活機能成熟;近年政府積極推動鳳山大中城計畫,推進重大建設與都市更新,包括台鐵鳳山車站聯開案、捷運黃線、國道7號等,未來還有三井Lalaport百貨將開幕,將大大提升生活機能,推升當地購屋需求,讓鳳山區擠進全台十大熱區。

2025年第一季中古屋交易熱區前十名。資料來源/永慶房屋提供
2025年第一季中古屋交易熱區前十名。資料來源/永慶房屋提供

🏠udn房地產-推薦新聞

▪新青安結束後真有斷頭潮?房仲「本身不是風險」:3類物件何時都不該碰
▪新青安收支比、信用不是關鍵!專家曝「銀行變相刁難」:政策名存實亡
▪難貸款會讓房價跌?網友熱議:屋主不急賣、你議得下來嗎
▪年薪不到150萬就不能辦新青安?專家點銀行「1過失」:核貸門檻很清楚
▪一表看北士科15大建案 專家:未來軟橋段每坪上看150萬元

延伸閱讀

桃消興國分隊獲捐贈可攜式高階監護電擊器 強化中壢地區救護量能

國道中壢段8車追撞如同打保齡球 多輛車撞成廢鐵

新一波梅雨鋒面今起入侵台灣 南台灣因它加持最受威脅

推人、痛毆頭部!中壢街頭2酒客爆打街友 警逮人送辦

相關新聞

貨量急速下降、運力過剩 美西線運價雪崩 衝擊貨櫃三雄

航商低價搶貨,美西線運價雪崩。美中關稅談判逐步向好、關稅休兵可能延長,美方貨主轉趨觀望,美西貨量急速下降,加上運力過剩,...

陶朱隱園為何賣不掉?專家曝3硬傷「也許這兩人有興趣」

陶朱隱園屋齡已7年,但實價登錄迄今沒有成交紀錄,這棟位處全台最精華地段─信義計畫區,以科技+綠建築+高規格打造的超級豪宅...

台塑股東會/董事長郭文筆:投資585億 提高經營績效及轉型

台塑(1301)11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郭文筆表示,去年受到中國大陸房地產低迷、內需不振,且石化同業持續擴建,造成產能過...

鼎泰豐蝦餅改版!睽違11個月的菜單更新 只是改「0.3公分」?

「可以啦,」聽到一向高標準的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這句話,端著炸好的新版香酥蝦餅…

李同榮:這波房市跌勢、跌幅不會太久和太深 曝下波房市主流

為落實賴總統「人工智慧之島」的政策願景,行政院將推動「AI新10大建設」,由國發會與國科會共同研擬,包含六項AI基礎建設...

下波房產主流「AI 科技宅」? 四圖秒懂全台四大矽谷

行政院日前宣布將推動「AI新十大建設」,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表示,房市經過未來一年下修調整後,下一波房產主流將是AI科技宅...

商品推薦

FB留言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