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靠呼吸器續命20年…15歲車禍後昏迷至今 沙烏地阿拉伯「沉睡王子」離世

「只會混日子、吹冷氣」身障員工控遭高層羞辱 高雄輪船公司總經理回應了

高雄房價急跌、這區跌16%最重 僅剩2富人區守住

高雄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高雄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中信房屋指出,近年來在護國神山台積電和產業園區的加持下,高雄房價房價迅速竄升,然而,隨著房市降溫,高雄地區的房價已出現修正。

中信房屋研展室彙整實價登錄資料,統計高雄各行政區平均房價變化,統計排除交易件數未達50件之區域及特殊交易,近一年僅前鎮區與前金區仍呈現正成長,其餘行政區則全面下跌,且跌幅分別落在0.7%~16.4%不等。

對此,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在重大建設和剛性需求的支撐下,高雄房價短期內應不致出現大幅崩跌,但預期將進入一段較長時間的盤整期。

莊思敏指出,高雄房價出現回檔,推估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首先,受整體房市降溫影響,市場觀望氣氛濃厚,買方追價意願明顯減弱,直接抑制房價上漲動能。

其次,新建案價格居高難下,促使部分購屋族轉向價格相對實惠的中古屋市場,進而拉低整體成交均價。

第三,許多中古屋屋主持有年限長、取得成本低,議價空間相對充足,在買氣低迷的情況下,部分有資金周轉需求的屋主心態亦開始放軟,願意增加讓利幅度以加速成交。

對於近一年房價下跌16%,跌勢最重的大寮區,中信房屋澄清文山加盟店店長潘素珍指出,大寮區屬於高雄相對外圍的蛋殼區,近年受惠於精華區人口外溢、捷運橘線、81期重劃區、和發產業園區等利多題材的發酵,吸引了不少建商搶進推案,新建案的價格普遍2字頭起跳、個別預售案甚至上看3字頭。

不過,大寮區內亦存在大量屋齡較高的中古屋產品,其成交單價大多落在每坪12-16萬元,新舊屋之間的價格落差相當顯著。近期市場買氣降溫,投資客群紛紛退場,主力買盤回歸自住客群,且買方的購屋決策亦轉趨保守,更傾向選擇CP值較高的中古屋產品,在缺乏新建案拉抬的情況下,大寮整體均價出現下修趨勢。

反觀房價仍穩定成長的前鎮區與前金區,潘素珍指出,這兩區是南高雄早期開發區域之一,也是高雄著名的「富人區」,區內生活機能成熟,商業活絡,住戶結構以自住族群為主,因而具備較強的房市支撐力。

另外,從未來發展性來看,前鎮與前金鄰近亞洲新灣區、高雄軟體園區等重大建設,產業與公共建設紅利持續挹注,也進一步強化了區域房市的增值潛力。因此即便在整體市場走弱的環境下,前鎮區與前金區仍能保持不錯的房價表現。

近一年高雄主要行政區平均房價變化。資料來源/中信房屋
近一年高雄主要行政區平均房價變化。資料來源/中信房屋

高雄市 房市 房價 建案

延伸閱讀

高雄男大清早駕車上班途中火燒車 嚇到打119

高雄銀申請高端財管2.0 預計獲准後2026年第1季開辦

總預算遭刪!高雄一般性補助款少52億 立委賴瑞隆:高雄人絕不接受

高雄一般補助減少近52億 藍綠陣營隔空互槓

相關新聞

錢去哪了?全民普發1萬元再掀論戰…《聯合》粉絲團炸鍋:追問超徵流向、舉債合理嗎

「普發1萬元」議題再度引爆網路熱議,《聯合新聞網》粉絲團湧入大量留言,民眾聚焦超徵稅收去向、政府舉債發現金是否合理,留言區正反聲音持續交鋒,顯現社會分歧與民意沸騰。 原始新聞針對普發現金1萬元是

普發1萬為何需要舉債?引政府3800億帳目爭議…觀點正反激辯!

近期「全民不普發一萬元」議題持續延燒,PTT股板上再次爆發激烈論戰。有網友以會計角度質疑政府超徵稅收與特別預算帳目運用,認為財政邏輯不通,政府「說好的錢到底去哪裡?」引來正反兩派激烈交鋒。 編輯

普發1萬得舉債?卓榮泰坦言「內心交戰」政府預算細節曝光…網全炸鍋

藍白聯手在立法院通過「普發1萬」特別條例,全民現金大紅包話題沸騰,但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記者會親上火線,直言政府沒多餘的錢可普發1萬,若要硬上,行政院勢必得舉債。他坦承「發不發,我內心交戰!」強調願意

員工被要求擺拍?台電官方開嗆電力產業工會:不容被誣衊

台灣電力產業工會16日發布聲明,拼命搶修復電但拒為公司擺拍、拒當撥補台電千億大內宣的素材,台電也反擊了,強調台電同仁颱風...

新光三越董座爭奪戰落幕 吳東昇續任、吳昕陽任副董兼總經理

新光三越董事長爭奪戰落幕,董事長吳東昇續任,而現任總經理吳昕陽則被選為副董事長兼董事長,意味著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布局成功...

南京紅姐1700男約事件震撼!小王小大:台中「一樓一鳳」同樣反映情感現象

南京近期爆紅的「紅姐」事件引發台灣社群熱議,38歲的紅姐雖外型不符主流審美,卻號稱曾與近1700位男性有過約會與互動,讓不少台灣網友驚呼:「第一次覺得人生很失敗,居然輸給紅姐!」小王小大節目開頭坦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