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靠呼吸器續命20年…15歲車禍後昏迷至今 沙烏地阿拉伯「沉睡王子」離世

「只會混日子、吹冷氣」身障員工控遭高層羞辱 高雄輪船公司總經理回應了

這5大縣市每三間就有一間空屋!專家:房市下修恐面臨多殺多

基隆街景示意圖。圖/中信房屋提供
基隆街景示意圖。圖/中信房屋提供

房市氣溫急降,空屋率偏高或新屋供給量體大的地區恐怕首當其衝。據內政部資料顯示,2024年第2季全台待售新成屋高達10萬3,130宅,其中,屋齡5年內新成屋空屋率最高的五縣市,依序分別為基隆市35.34%、金門縣35.18%、高雄市29.04%、台南市28.08%、台北市27.18%,幾乎每3間新成屋就有1間存在空屋的狀況。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新成屋空屋率居高不下,往往意味著該區域新案供給過剩,或投資客比例偏高,隨著市場回歸供需基本面,這些賣壓較大的區域和產品勢必將面臨較大的修正壓力,甚至不排除出現「多殺多」的可能性。

莊思敏表示,基隆與金門憑藉房價基期低的先天優勢,搭配重大公共建設議題發酵,曾掀起一波推案熱潮,然而隨著金門博弈特區政策叫停、基隆捷運進展不如預期,市場樂觀情緒有所消退,交易動能亦隨之減弱。

台南與高雄過去則因台積電和科學園區等題材,吸引大量投資買盤進場,帶動房價突飛猛進,如今隨著投資熱潮降溫,區域房價也面臨著不小的修正壓力。至於台北,台北房價高居全台天花板,新案價格動輒百萬起跳,早已超出普通受薪階級的負擔範圍,再加上台北市不乏置產型買盤,也導致新成屋空置率居高不下。

中信房屋基隆麥金加盟店店長邱垂茂指出,目前基隆新案的成交單價普遍都在3-4字頭,個別預售案甚至已經上看5字頭,房價漲勢相當驚人。不過,由於基隆捷運尚未實質動工,新案房價卻已提前反映未來預期,在投資客離場、自住族不願貿然追高的情況下,近期基隆新案買氣亦出現了退燒跡象。

邱垂茂表示,隨著房市進入盤整階段,建議購屋者不妨優先選擇具生活機能成熟、價格合理的中古屋產品,相較於預售案需承擔漫長工期的不確定性,中古屋不僅看得見、摸得著,價格也相對友好,還具備更有彈性的議價空間。

以基隆市安樂區來說,該區近期市場指名度頗高,買方除了穩定的在地客群外,還有不少基隆市中心外溢出來的年輕首購族,以及基隆長庚醫院、果菜市場的就業族群,目前該區中古屋的房價仍普遍落在2字頭,總價500-1,000萬元左右就有機會買到兩~三房的住宅產品,CP值相當不錯,也很有抗跌保值性。

資料來源/中信房屋
資料來源/中信房屋

房價

延伸閱讀

民政處長涉偽造文書去職 謝國樑宣布發言人呂謦煒接任

基隆黨部主委收押低氣壓 朱立倫將為新主委林沛祥布達

死亡連署案…國民黨基隆前主委與未曝光共犯接觸被收押

影/汐止到基隆大誤點影響27列、735分 旅客怨:月台改來改去

相關新聞

錢去哪了?全民普發1萬元再掀論戰…《聯合》粉絲團炸鍋:追問超徵流向、舉債合理嗎

「普發1萬元」議題再度引爆網路熱議,《聯合新聞網》粉絲團湧入大量留言,民眾聚焦超徵稅收去向、政府舉債發現金是否合理,留言區正反聲音持續交鋒,顯現社會分歧與民意沸騰。 原始新聞針對普發現金1萬元是

普發1萬為何需要舉債?引政府3800億帳目爭議…觀點正反激辯!

近期「全民不普發一萬元」議題持續延燒,PTT股板上再次爆發激烈論戰。有網友以會計角度質疑政府超徵稅收與特別預算帳目運用,認為財政邏輯不通,政府「說好的錢到底去哪裡?」引來正反兩派激烈交鋒。 編輯

普發1萬得舉債?卓榮泰坦言「內心交戰」政府預算細節曝光…網全炸鍋

藍白聯手在立法院通過「普發1萬」特別條例,全民現金大紅包話題沸騰,但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記者會親上火線,直言政府沒多餘的錢可普發1萬,若要硬上,行政院勢必得舉債。他坦承「發不發,我內心交戰!」強調願意

員工被要求擺拍?台電官方開嗆電力產業工會:不容被誣衊

台灣電力產業工會16日發布聲明,拼命搶修復電但拒為公司擺拍、拒當撥補台電千億大內宣的素材,台電也反擊了,強調台電同仁颱風...

新光三越董座爭奪戰落幕 吳東昇續任、吳昕陽任副董兼總經理

新光三越董事長爭奪戰落幕,董事長吳東昇續任,而現任總經理吳昕陽則被選為副董事長兼董事長,意味著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布局成功...

南京紅姐1700男約事件震撼!小王小大:台中「一樓一鳳」同樣反映情感現象

南京近期爆紅的「紅姐」事件引發台灣社群熱議,38歲的紅姐雖外型不符主流審美,卻號稱曾與近1700位男性有過約會與互動,讓不少台灣網友驚呼:「第一次覺得人生很失敗,居然輸給紅姐!」小王小大節目開頭坦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