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罷團語出驚人!直言投降中共將把男人送戰場 女人小孩淪器官庫

日本星期天決戰參議院!石破茂政權恐不保?

台師大抽血案 周台英咆哮簡奇陞音檔曝:我太好意不然妳大一就該退學

跑得晚成韭菜?高雄驚見多筆賠售 房仲:這原因把屋主逼急了

高雄房市示意圖。圖/台灣房屋
高雄房市示意圖。圖/台灣房屋

房市冷風吹,高雄屋主不撐了賠錢賣?根據實價資料,高雄市今年第1季出現幾筆賠售案例,今年2月,位於農十六特區富農路上一棟屋齡19年社區大樓,7樓戶以總價1,760萬元出售,相比屋主112年底時入手價,帳面虧損90萬元。

另外,三民區九如一路上一戶43年小套房,屋主112年以總價335萬元入手,持有約1年5個月,今年1月,以總價280萬元賠售出場,初估帳面損失55萬元。

高雄市不動產仲介公會副理事長陳揚智表示,物件會賠售,分三大狀況,一是物件有瑕疵,例如漏水,或有事故。二,取得價太高,當利多不如預期,只好修正期待。

三,屋主資金周轉問題,尤其房市轉冷或資金環境緊縮時,剛好資金有缺口,短期內想變現只好讓價促成交。

而近期房市買氣及市場信心出現鬆動,加上政經環境與市場變化不定,確實有部分屋主開始選擇提早停損,然而大多數屋主會以小賠或平轉出場。

陳揚智指出,近期不乏有購屋族因面臨預售屋交屋,貸款卻受限貸令卡關或成數不足,為避免違約,選擇出售名下其他房產,寧願小額賠售盡速換取現金入袋,以補足貸款缺口,好過面臨賠償最高15%的違約金。

同時近期地面師詐騙案頻傳,也有民眾因遭遇詐騙,導致不動產被設定二胎抵押貸款,不得不以低於市價行情脫手,以利償還貸款。不過高雄近年房價翻漲,屋主若早期持有,基本上轉手多有獲利甚至翻倍出場,賠售應多屬個案。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觀察這幾筆賠售交易,屋主持有期均僅不到2年,最短只有4個月,且物件屋齡多為20年以上中古屋。

她表示,今年開始購屋族觀望氣氛轉濃,透過房價讓利或低於行情出售,有利吸引買家進場,提高成交率,中高齡老屋因殘餘價值低,房價漲幅亦不如新屋亮眼,加上這類中低總價物件,購屋門檻低、成交快,有利快速變現,因而成為投資人,進行名下資產重新配置的優先選擇。

李家妮表示,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之房地,適用課徵新制房地合一稅,持有2年以內將課徵45%重稅,雖這些物件皆為短期持有不到2年,不過買賣須有獲利才會課稅,不論賣屋是否有獲利所得,提醒民眾,即便為虧本賣屋,仍需由納稅義務人,在過戶登記次日起算30天內,主動申報房地合一稅,避免受罰。

2025年第1季高雄成屋賠售交易。資料來源/台灣房屋
2025年第1季高雄成屋賠售交易。資料來源/台灣房屋

買氣 房市 房地合一稅 房價

延伸閱讀

影/高雄警瓦解喪屍煙彈網絡 落網8男女...竟有3名通緝犯

高雄鼓山高中舉重隊全中運奪3金 雙首長喝采勉勵

高雄人快改道! 國1北向岡山路段火燒車 回堵10公里

高雄台中航班限定!台灣虎航機票799元起 上午10時開搶

相關新聞

錢去哪了?全民普發1萬元再掀論戰…《聯合》粉絲團炸鍋:追問超徵流向、舉債合理嗎

「普發1萬元」議題再度引爆網路熱議,《聯合新聞網》粉絲團湧入大量留言,民眾聚焦超徵稅收去向、政府舉債發現金是否合理,留言區正反聲音持續交鋒,顯現社會分歧與民意沸騰。 原始新聞針對普發現金1萬元是

普發1萬為何需要舉債?引政府3800億帳目爭議…觀點正反激辯!

近期「全民不普發一萬元」議題持續延燒,PTT股板上再次爆發激烈論戰。有網友以會計角度質疑政府超徵稅收與特別預算帳目運用,認為財政邏輯不通,政府「說好的錢到底去哪裡?」引來正反兩派激烈交鋒。 編輯

普發1萬得舉債?卓榮泰坦言「內心交戰」政府預算細節曝光…網全炸鍋

藍白聯手在立法院通過「普發1萬」特別條例,全民現金大紅包話題沸騰,但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記者會親上火線,直言政府沒多餘的錢可普發1萬,若要硬上,行政院勢必得舉債。他坦承「發不發,我內心交戰!」強調願意

員工被要求擺拍?台電官方開嗆電力產業工會:不容被誣衊

台灣電力產業工會16日發布聲明,拼命搶修復電但拒為公司擺拍、拒當撥補台電千億大內宣的素材,台電也反擊了,強調台電同仁颱風...

新光三越董座爭奪戰落幕 吳東昇續任、吳昕陽任副董兼總經理

新光三越董事長爭奪戰落幕,董事長吳東昇續任,而現任總經理吳昕陽則被選為副董事長兼董事長,意味著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布局成功...

南京紅姐1700男約事件震撼!小王小大:台中「一樓一鳳」同樣反映情感現象

南京近期爆紅的「紅姐」事件引發台灣社群熱議,38歲的紅姐雖外型不符主流審美,卻號稱曾與近1700位男性有過約會與互動,讓不少台灣網友驚呼:「第一次覺得人生很失敗,居然輸給紅姐!」小王小大節目開頭坦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