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枋寮漁港燈塔疑溺水意外5人救起 1人游上岸、1人搜尋中

台大醫院387萬竊案追查半月 警嘆:嫌犯把自己藏得很好

熱成紅番薯!台北1地飆破39度 13縣市恐出現8級陣風

創新平台/化學災害應變 新系統有解

化學災害就像躲在角落的「無形殺手」,說來就來,毫無預警。為了強化產業與地方政府面對突發災害的反應力,工研院研發了一套超前部署的創新科技——全台唯一整合AI與延伸實境(XR)的「延伸實境化學災害應變指揮訓練系統」,讓第一線人員能在虛擬世界裡模擬真實災難,訓練反應不再靠想像,更減少出錯。

這項創新系統不只在技術上「超有料」,也已落地實戰。工研院團隊攜手地方消防局辦理化學災害搶救訓練,將科技導入第一線應變現場,幫助更多救災英雄做足準備、出手精準。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陳新友說,化學災害不像火災、地震那樣有明顯徵兆,它可能不冒煙、不起火,卻能一瞬間擴散造成重大傷害,對第一線救災人員來說是極大挑戰。這套XR系統結合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與混合實境(MR),再搭配智慧場控監視系統與AI訓練教官,就像把一個可攜式「災害實境訓練場」帶進辦公室和教室。

模擬場景包括化學槽車翻覆、有毒氣體外洩、管線破裂等突發狀況,還能搭配止漏模組操作演練。學員可零風險地學會應對戰技與指揮策略,不只動腦也動手,經驗值直線上升。

學員在訓練時不只是動動滑鼠而已——他們要穿上重達10公斤的A級防護衣,在模擬情境下進行管線止漏、氣瓶耗盡時的緊急撤離等高壓任務,整個過程仿真度極高。系統還會自動記錄每一位學員的操作流程與時間,成為精準訓練與能力評估的最佳依據。

此外,工研院也同步推出「AI訓練教官」,設計五種危害辨識事故場景、11種戰技操作模組和36種課程變化,從產業到學界,全面升級化災應變實力。

而系統背後的推手,是早在1996年就成立的「緊急應變諮詢中心(ERIC)」。ERIC是全台唯一全年無休、24小時待命的化學災害監控與諮詢平台,堪稱台灣災防科技的最強後盾。近年更獲環境部、經濟部委託,擔任全國危險性化學品事故技術支援角色,並在2022年正式成為全國唯一獲認證的「環境事故專業諮詢機構」。

從實驗室研發到實戰應用,工研院正用AI與XR打造全國最穩固的「看不見的防線」,讓科技真正走入災場,守住人民安全,也為產業永續發展鋪路。

教官 工研院 AI

延伸閱讀

立委考察 工研院展示生醫等產業跨域整合應用成果

新北淡江大學化學車駛入秀峰高中 學生體驗科學魅力

醫療資訊平台爆抄襲 衛福部坦言:有不尊重著作權疑慮

百大創新機構 工研院大贏家

相關新聞

陶朱隱園為何賣不掉?專家曝3硬傷「也許這兩人有興趣」

陶朱隱園屋齡已7年,但實價登錄迄今沒有成交紀錄,這棟位處全台最精華地段─信義計畫區,以科技+綠建築+高規格打造的超級豪宅...

端午沒獎金拿傷心…「三節」不發違法嗎?律師:不一定!但有不能不發的情況

三節獎金不發會違法嗎? 端午節快到了,華哥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公司今年獲利不佳。能省則省,華哥決定不發放端午節獎金,希望大家共體時艱。 沒想到公告一出,員工差點把公司屋頂給掀了! 華哥趕緊來問律師

台灣正式邁入無核時代!立委警告:全民恐多繳上千億電費 網轟「用肺發電」

17日台灣核三廠除役,正式宣告「無核家園」上路,國民黨立委許宇甄痛批,這將導致用電成本飆升、供電不穩,全民將因此多繳上千億元電費。消息曝光,引爆網路熱議。 立委批能源政策「高碳、高價、不穩定」

台積電(2330)「晶圓主權」赴美投資太早出?川普關稅貿易戰…台灣還有什麼牌

美國對大多數中國進口品徵收的綜合關稅稅率,將從145%大幅下調至30%;中國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也同步從125%降至10%。根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說法,這項協議建立在雙方針對芬太尼供應、經貿脫鉤議

國定假日多5天真的不行?黃崇仁一句話打臉全場:多放3、4天死不了人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修法,未來每年國定假日將增加5天,引發產業界熱議。不過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今(12)日受訪時直言:「產業已經放很多假了,多放3、4天死不了人!」 這番話立刻在PTT引爆討論,不少

光復節不該放?蕭美琴、林靜儀曾連署支持 網酸:時空忍術又來了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新增5天國定假日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包括光復節與行憲紀念日納入法定假日。不過民進黨多位立委跳出來批評此案是「討好式立法」、「令人作嘔」,引發爭議。網友隨即翻出過往紀錄,發現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