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女足抽血案延燒…台師大明首開記者會 教練周台英將親上火線說明

黃仁勳成「美中特使」?輝達H20晶片恢復銷陸 外交手腕驚艷眾人

獨/被控以1千元賣帳戶給詐團!「蔡依林恩師」張勝豐洗錢罪判刑

台灣房市現況有多糟? 專家:比2008、2014年反轉還嚴峻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今年房市多災多難,除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持續打炒房外,又強碰川普關稅政策暴擊金融市場,造成全球股市哀鴻遍野,市場上有建商開出讓利第一槍,專家指出,房市在雙利空衝擊下,恐怕比2008年、2014年還嚴峻,預期下半年會有愈來愈多建商打出讓利價。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判斷建案是否出現讓利打折價,需以同區域、同商圈內的產品進行價格比較才合適。不過,因預售產品價格高,買氣確實較不容易維繫,一旦遇到房市降溫,交易熱度就會較一般成屋產品冷卻更快,在近期房市買氣低迷,來客組數、成交組數都在低檔的狀況下,有建商打算開始讓利銷售並不讓人意外。

建商讓利是否代房市要反轉、房價要跌了?陳傑鳴指出,可從2008年與2014年台灣兩次房市出現反轉的時空背景,跟目前狀況比較加以判斷。

以2008年房市反轉來說,當時次貸引發的金融風暴是全球性的,不僅經濟衰退來的又急又快,台股大盤也從9,859點跌到3,955點,跌幅高達近六成,當時房市交易量快速萎縮,從發生前三年的年均43萬件建物買賣移轉量,量縮到2008年的不到38萬件,而經濟大衰退下,也導致房價出現1~2成左右的跌幅。

2014年房市反轉則是因為國內房市管制不斷加重所觸發,當時央行從2010年起接連祭出4波房市管制措施,直到2014年房市才發生反轉下跌,那時每年的建物買賣移轉量,從2013年的37.2萬件,連三年量縮到2016年的24.5萬件,創下有統計來新低量,在量縮的過程中,賠售、房價價跌資訊也不斷出現。

而目前台灣房市,剛好碰到川普關稅重擊世界金融與經濟,而且國內房市管制也處於歷史最嚴狀態,等於雙利空齊置,後市發展確實不容樂觀。

陳傑鳴指出,以過去經驗來說,房市反轉初期,建商多半會選擇先撐著來觀望,一旦時間長達一年以上,才有會有指標建商出現「真降價」槍響,甚至打出「新屋比舊屋便宜」來吸引市場的目光。

如今台灣從去年下半年的限貸風暴至今,量縮的市況已快一年,估計如果交易量能再無法明顯回升,今年下半年「讓利」很可能會成為市場的共識,新案與中古屋市場都跑不掉,只有超值價才會吸買方。

房市

延伸閱讀

麵包發霉捨不得丟...切乾淨可繼續吃嗎?專家警告:別為省錢冒險

跌深了? 專家:主動式 ETF 穿越牛熊而無懼漲跌

思緒翻騰讓你難以成眠?專家傳授如何「思緒洗牌」助更快入睡

定期更換才安心! 專家揭「4種」暗藏危機生活用品

相關新聞

錢去哪了?全民普發1萬元再掀論戰…《聯合》粉絲團炸鍋:追問超徵流向、舉債合理嗎

「普發1萬元」議題再度引爆網路熱議,《聯合新聞網》粉絲團湧入大量留言,民眾聚焦超徵稅收去向、政府舉債發現金是否合理,留言區正反聲音持續交鋒,顯現社會分歧與民意沸騰。 原始新聞針對普發現金1萬元是

普發1萬為何需要舉債?引政府3800億帳目爭議…觀點正反激辯!

近期「全民不普發一萬元」議題持續延燒,PTT股板上再次爆發激烈論戰。有網友以會計角度質疑政府超徵稅收與特別預算帳目運用,認為財政邏輯不通,政府「說好的錢到底去哪裡?」引來正反兩派激烈交鋒。 編輯

普發1萬得舉債?卓榮泰坦言「內心交戰」政府預算細節曝光…網全炸鍋

藍白聯手在立法院通過「普發1萬」特別條例,全民現金大紅包話題沸騰,但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記者會親上火線,直言政府沒多餘的錢可普發1萬,若要硬上,行政院勢必得舉債。他坦承「發不發,我內心交戰!」強調願意

員工被要求擺拍?台電官方開嗆電力產業工會:不容被誣衊

台灣電力產業工會16日發布聲明,拼命搶修復電但拒為公司擺拍、拒當撥補台電千億大內宣的素材,台電也反擊了,強調台電同仁颱風...

新光三越董座爭奪戰落幕 吳東昇續任、吳昕陽任副董兼總經理

新光三越董事長爭奪戰落幕,董事長吳東昇續任,而現任總經理吳昕陽則被選為副董事長兼董事長,意味著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布局成功...

南京紅姐1700男約事件震撼!小王小大:台中「一樓一鳳」同樣反映情感現象

南京近期爆紅的「紅姐」事件引發台灣社群熱議,38歲的紅姐雖外型不符主流審美,卻號稱曾與近1700位男性有過約會與互動,讓不少台灣網友驚呼:「第一次覺得人生很失敗,居然輸給紅姐!」小王小大節目開頭坦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