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6棟!私法人「打包式」購樓成風潮

政府「打住不打商」,不少人將置產眼光看往商業不動產,甚至砸重金整棟帶走,住商機構觀察實價,過去一年,「打包式」購樓蔚然成風,如士林區承德路四段一處12樓商辦,去年底以5億6,688萬元由私法人整棟帶走。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士林近期有北士科議題,加上商辦自用與出租皆頗具效益,因此讓此類不動產成私法人購置標的。
根據台北地政雲最新揭露,士林區承德路四段一棟商辦大樓,總坪數為1,167.8坪,屋齡11年,樓層為12樓,去年底整棟以5億6,688萬元成交,買方則為私法人,為承德路四段上,有實價以來總價次高之交易。
賴志昶分析,此案屋齡已達11年,北市此類整棟出售案例較顯稀缺,加上近期北士科議題豐富,還有北市商辦需求日益高漲,致使該案能吸引私法人進駐。
住商機構觀察台北地政雲,近一年北市總價高於3億元且為整棟交易的商業不動產,其中4筆為商辦、2筆則為旅館。
賴志昶分析,近期整棟型的商業不動產交易旺盛,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此類商業設施若由相關業者取得,一來可供自用,亦可拿來出租,使用上較為彈性。
第二,此類物件由於產權單純,且多位於精華地段,未來長期可期待都更改建效益。
三是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通過後,私法人購置住宅需採許可制,但商用不動產不受限,私法人在資產配置思考下,資金轉向價格穩健的的商業不動產。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此類商用不動產在市場具相當競爭力,尤其是在商業活動繁忙的蛋黃地帶,原因除了具有高租金潛力之外,近期面對金融海嘯風雨欲來,金字塔頂端族群居安思危,將資產移往較為穩固的投資工具,價格較具支撐且進可攻、退可守的商用不動產,成為此類族群資金停泊之處,這也是市場對於此類不動產仍抱持樂觀態度主要原因。
▪房價創新高的房子...買了不會輸?專家曝「自己不買」2原因:套牢是必然
▪新招詐騙?買方拿房貸卻不撥款 賣方竟慘遭拍賣損失
▪六都房價不再飆漲、高雄下跌!專家解析「穩中有跌」:短期內不易大漲
▪傳周杰倫砸30億買下小巨蛋豪宅4層 網酸:建商廣告文又來了
▪下波房產主流「AI 科技宅」? 四圖秒懂全台四大矽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