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剴剴」保母認罪 他推測可能原因:純粹只是訴訟考量

全球股市慢慢收復失土 謝金河直指制約川普的關鍵是它

川普再轟「中國是全球頭號剝削者」!稱中國貨「多數不需要」

營建成本高漲都更牛步 專家:兩大技術值得建商參考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近期全球發生許多大地震,讓耐震住宅成為關鍵焦點,不過,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指出,雖然大地震越來越多,但台灣近年受缺工、缺料、營建成本高漲影響,不僅讓營建業者不容易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耐震產品,更讓想都更、危老重建來提升建物耐震力的實施者面臨困境。

劉永昌指出,以台灣傳統「剛性抗震」工法來說,是以增加鋼筋、水泥磅數來拉升建物耐震性能。目前市場常見的建築結構,在雙北符合法規最低耐震性能要求0.24G的營建成本,RC結構約28萬/坪、SRC結構約32~33萬/坪、SC結構約34~35萬/坪。

現在就算建商願意下血本,即便只到耐震0.3G,SC結構每坪還要再增加10萬、SRC增加7.5萬、RC增加5萬,成本將進一步拉升2~3成,如果是拉升到0.4G最頂級安全、媲美核電廠耐震等級標準的,每坪營建成本更將進一步大增10~20萬,等於蓋一坪共要40~50萬,甚至更高,也導致目前高強度的耐震宅在市場中極為稀缺,因為太不划算。

劉永昌指出,為了處理市場對建物高耐震性能與壓低成本的需求,其實日本早有應對經驗,觀察市場可發現,目前在台灣拓展市場的「柱中柱」與最新的「半剛接耐震」等相關技術工法,就是日本過去及現在運用的技術工法,業者蓋房子時不妨多比較參考。

以「柱中柱」耐震工法來說,是日本前一代使用過的耐震技術,其概念是在結構設計完成後,再針對施作樓層進行耐震韌性強化提升的配置。由於,建物是靠「強度」與「韌性」來抵抗地震。

因此在同樣耐震強度設計下,韌性較強的自然抗震效果較佳,不過,使用「柱中柱」工法的建物抗耐震級數仍會與原結構設計相同,對業者來說,大約需要增加10%~15%的營造成本,卻無法提升建物的耐震等級,是一大缺陷。一旦遇到超過原始設計強度的強震,對住戶的保護力就會大大降低。

目前台灣市場引進的日本最新一代、最主流「半剛接耐震」產品,是目前建築「省成本、提高耐震性能」的高CP值解決方案。半剛接耐震產品透過旋轉彈簧的機械式結構機制,來達到消能減震效果,可以在地震來時,釋放部分應力集中處關鍵桿件的彎矩破壞力,達到提升1樓柱體的抗彎能力。

劉永昌指出,而且可在最省成本下,如RBone卸震鋼甲,每坪營建成本只要增加0.7萬~2萬,就可以大幅提高建物耐震力1.67倍,讓0.24G的柱體,擁有抗0.4G大地震而不倒、結構無受損的高耐震性,直接媲美或超越核電廠的耐震等級,更不須任何「維護成本」,且無論RC、SRC、SC等建築結構皆適用,若能廣泛應用,甚至可能解決目前營建成本高漲、都更推動牛步的困境。

資料來源/全向科技房產中心
資料來源/全向科技房產中心

4G 地震 核電廠

延伸閱讀

46歲健康女子動脈沒阻塞卻心臟病發作!專家籲易被忽視的早期徵兆

公共工程應如何落實淨零碳排? 政府帶頭!

「日本30年內八成會大地震」 中使館罕見呼籲置產慎重

建商離婚付逾億分手費 13年前約定又讓前妻討到2990萬

相關新聞

急單退燒效應 貨櫃三雄北美線不妙

美國對大陸發動高關稅戰帶來的急單效益退燒,亞洲運至美國貨櫃運量遭大砍,衝擊貨櫃輪業者,近期航商與美國貨主簽訂的長約價年增...

開箱大阪世博TECH WORLD館!從台灣杉到晶片心臟 領略「六感」

2025年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是今年大阪觀光的一大盛事,自4月13日開園以來,參觀人次已突破80萬。其中,歷經三年籌備的TECH WORLD館,與大阪・關西世博大會一同於4月13日開幕,並於4月22

系微高層異動 董事長王志高兼任總經理

系微(6231)21日公告,公司總經理異動,原總經理莊鈴文職務調整,由董事長王志高兼任新任總經理職位,即日起生效。

全聯坐穩超市龍頭 林敏雄下步搶攻電商…1200家門市當後盾 目標年營收百億

全聯旗下的電商事業,今年可望達成百億元的業績目標。

浩鼎再度解盲失敗!謝金河盤點「股價慘崩」生技公司嘆:10年一覺生技夢

持續進行15年研發的浩鼎乳癌用藥解盲再度失敗,股價一直下跌到35元,這是一個令人驚駭的數字!

持股1%的外資狙擊千億市值機殼大廠!可成董座獨家告白:一席都不能讓

可成預計在5月27日改選董事會,來自新加坡的外資股東TIH,在3月突然提出1席董事、3席獨立董事候選人名單,投下一枚空爆燃燒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