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逢甲商圈三興閣布袋戲團遇祝融 3千尊戲偶陷火窟損失逾千萬

郭昱晴公審路人直播「鬼祟男」挨轟 晚間刪文道歉了

美軍奇襲伊朗!行動代號「午夜鐵鎚」內幕曝光 美防長這樣說

職場教練課/換位思考 成就職場導師

聰明人通常智商高、反應敏捷,做事效率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然而,正因為他們太聰明了,許多複雜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一學就會、一聽就懂。久而久之,他們容易將這些事情「視為當然」,忽略了其中的困難。

這種情況導致聰明人在教學時容易陷入「熟極而流,忘記細節」的盲點。他們可能會說:「這很簡單啊,就是這樣、這樣、那樣、那樣。」然而,教完了,並不等於教會了。

關鍵在於,聰明人在學習過程中很少遇到困難,因此他們難以理解一般人在學習時遇到的障礙,容易忽略那些對初學者至關重要的細節。

特別是理工科領域,一個環節卡住,後續的內容就更難理解,學習者可能會因此落後,甚至放棄學習。我們回想自己的求學時代,在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時,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這種現象被稱為「知識的詛咒」,聰明人因為過於熟悉某個領域,反而難以從初學者的角度去教導新人。

《隱性潛能》一書也指出,專家雖然精通某個領域,但往往不擅長教學,因為他們已經進入「自動駕駛」階段,忽略了初學者的需求。研究顯示,專家尤其不擅長教導基礎知識不足的學生,因為他們已經遠離了初學者的經驗。

因此,聰明人教聰明人相對容易,但教一般人則未必順手。

那麼,聰明人該如何教導一般人呢?關鍵在於「換位思考」。

聰明人需要站在不聰明的人(或外行人)的立場,設計適合他們的教材和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破除「知識的詛咒」,成為稱職的好老師。

如何換位思考?

一、從初學者的角度出發

在設計教材時,可以請教新人或模擬初學者的思維,預測他們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並將這些困惑融入教學中,由簡入繁,由少而多。

二、分解複雜的步驟

聰明人習慣跳過細節,但初學者需要一步一步的指導。例如,在教導新人操作複雜操作系統時,可以將每個步驟分解,並提供詳細的操作說明,或錄製教學影片,幫助新人逐步上手。

三、多舉實際例子

理論往往抽象,初學者難以理解。通過實際例子,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或是盡可能讓新人動手操作,並解釋每個步驟的意義。

四、鼓勵提問與反饋

聰明人應鼓勵新人提出問題,並耐心解答。例如,在培訓新人使用新設備時,可以設置一個「問題牆」,讓新人隨時寫下疑問,並在培訓結束後逐一解答。

總之,聰明人雖然在解決問題和學習新知識方面表現出色,但教學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換位思考。聰明人要站在初學者的立場,分解複雜的步驟,提供實際案例來說明解釋,並鼓勵提問,若能如此,聰明人也很快就成為優秀的老師。

自動駕駛 數學

延伸閱讀

屋主鬆動了!北北桃、南二都殺價空間擴大 專家:這都賣方退讓最多

不只王大陸躲兵役!建中台大醫26歲學霸遭逮 曾獲國際化奧金牌

不良心靈成長課程反傷心靈 專家籲留意違反意願等4特徵

普亭政敵納瓦尼逝世1年 專家:勿忘另外2千政治犯

相關新聞

貨量急速下降、運力過剩 美西線運價雪崩 衝擊貨櫃三雄

航商低價搶貨,美西線運價雪崩。美中關稅談判逐步向好、關稅休兵可能延長,美方貨主轉趨觀望,美西貨量急速下降,加上運力過剩,...

陶朱隱園為何賣不掉?專家曝3硬傷「也許這兩人有興趣」

陶朱隱園屋齡已7年,但實價登錄迄今沒有成交紀錄,這棟位處全台最精華地段─信義計畫區,以科技+綠建築+高規格打造的超級豪宅...

端午沒獎金拿傷心…「三節」不發違法嗎?律師:不一定!但有不能不發的情況

三節獎金不發會違法嗎? 端午節快到了,華哥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公司今年獲利不佳。能省則省,華哥決定不發放端午節獎金,希望大家共體時艱。 沒想到公告一出,員工差點把公司屋頂給掀了! 華哥趕緊來問律師

台灣正式邁入無核時代!立委警告:全民恐多繳上千億電費 網轟「用肺發電」

17日台灣核三廠除役,正式宣告「無核家園」上路,國民黨立委許宇甄痛批,這將導致用電成本飆升、供電不穩,全民將因此多繳上千億元電費。消息曝光,引爆網路熱議。 立委批能源政策「高碳、高價、不穩定」

台積電(2330)「晶圓主權」赴美投資太早出?川普關稅貿易戰…台灣還有什麼牌

美國對大多數中國進口品徵收的綜合關稅稅率,將從145%大幅下調至30%;中國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也同步從125%降至10%。根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說法,這項協議建立在雙方針對芬太尼供應、經貿脫鉤議

國定假日多5天真的不行?黃崇仁一句話打臉全場:多放3、4天死不了人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修法,未來每年國定假日將增加5天,引發產業界熱議。不過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今(12)日受訪時直言:「產業已經放很多假了,多放3、4天死不了人!」 這番話立刻在PTT引爆討論,不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