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治理/財政部政務次長阮清華 政策溝通 當仁不讓

財政部政務次長阮清華。記者林俊良/攝影
財政部政務次長阮清華。記者林俊良/攝影

各部會發言人在政策溝通上扮演重要角色,財政部發言人、政務次長阮清華自上任以來,以穩健、幽默的特質,充分扮演其中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無論是國安基金、公股管理等業務,都在他帶領下交出亮眼成績單。

知一答一 不虛應敷衍

擁有「國安基金操盤手」、「國庫掌門人」、「公股軍師」等響亮稱號,阮清華進入公職40餘年,歷練相當完整。他在2018年升任常務次長,2020年內閣改組後轉任政務次長與財政部發言人,擔起財政部的門面工作。

阮清華擁有台大法律系學士與政大企管系學士雙學位,面對各式突發問題,總是「知一答一」,絕對不會以空泛的發言或華麗的詞彙來虛應面對,他曾笑說,「大家都想知道問題的解答,如果只是泛泛而談,或許ChatGPT還會講得比我更好」。

舉例來說,新科立委面對財政部各種專有名詞時,常常會誤用或使用錯別字,「歲計賸餘」容易被誤唸成「歲計騰餘」,即便在質詢台上,阮清華也不會正面糾正對方,反而是很平常心的完成詢答。

近來在野黨推動財劃法修法,財政部站在最前線,阮清華站在財政部立場,積極說明政策立場,不卑不亢,希望立委能夠了解財政部態度,以及修法茲事體大。

阮清華在面對重要議題時,總是正經嚴肅回應外界,但私底下是個幽默、風趣、樂觀正面的人,不僅喜歡講笑話炒熱氣氛,也常透過自嘲緩解同仁的工作壓力。

風趣樂觀 喜歡講笑話

財政部官員工時普遍特別長,下班時間後還在辦公室處理公文也是工作日常,即便在結束馬拉松的會議後,阮清華時常沈浸於工作中、力求事事不拖延,但他也常忘情於工作到忘記時間,曾不小心讓司機超時加班,或是被同仁提醒工作太晚。

阮清華曾說過,財政部業務需要考量很全面,變數非常多,甚至有時候明明考量已經盡量周全,卻仍難以掌握外在變化,這時候他就會調整心情、快速翻頁。

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面對財政部繁瑣的數字與沉重的業務量,他會將壓力透過禱告釋放,以積極、正面的態度來面對每一天。

阮清華擁有台大法律系、政大企管系雙學位,可說是學霸次長,進入財政部任職後,一路從賦稅署專員、科長、專委,再擔任中區國稅局長,歷經國稅局實務歷練後,2015年起擔任國庫署長,從賦稅領域跨足到國庫領域,表現受到高層肯定,後來升任常務次長、再轉任政務次長並兼任發言人,備受器重。

阮清華原本出身自賦稅領域,後來擔任國庫署長後,開啟了新篇章,在擔任政次時,督導範圍仍是公股、國庫等範圍,由於執掌國庫、動輒得咎,阮清華面對政務時謹慎低調,在彰銀(2801)案、普發現金等重大政策面前,都能理性溝通、當仁不讓。

國安基金 財政部 阮清華

延伸閱讀

陸匯金旗下券商 將掀合併潮

三年超徵1.3兆減少債務8千億 國民黨團:差5千億跑去哪?

【重磅快評】財政部不敢吭聲 坑了藍軍也坑了蔡英文

超徵稅收還錢於民?財政部:普發現金不宜常態化

相關新聞

光陽內鬥 董事長柯勝峯宣布不續任

機車大廠光陽去年才邁入六十周年,公司將於下周三(十六日)舉行股東會全面改選董事,經營權之爭卻浮上檯面。光陽董事長柯勝峯昨...

獨/台塑河靜鋼廠籌組320億大型聯貸案 將在3月簽約

據透露,為政府新南向政策最具指標性投資案的台塑越南河靜鋼廠,近期內將向國銀新爭取12億美元(約台幣320億元)的聯貸案,...

電價漲幅恐達9%?他怕爆:便當可能要賣200元 網直指罪魁禍首

電價再掀漲風!由於立法院砍掉台電千億元補助,導致台電需自行尋求財務平衡,並可能依法爭取合理利潤。原本預計4月電價調漲6%,如今依照電價公式計算,漲幅恐進一步擴大至9%,接近一成,這將是四年來第五次電價調漲。

改選前出招 第三大股東成關鍵

光陽在努力追趕三陽奪回龍頭寶座之際,董事長柯勝峯卻在董監改選前夕宣布不再續任,甚至把與執行長柯俊斌的理念不合、經營權之爭...

台馬第二、三號海纜修復完成 陳雪生促建第四條海纜

中華電信繼3月2日完成台馬第三海纜修復後,昨日順利修復台馬第二海纜,台馬通訊恢復雙海纜傳輸,並以微波通訊作為全頻寬備援。...

本金700萬翻到4000萬!6房投資客5年後淪租屋族 大嘆:沒料到

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當下,一位網友在PTT論壇分享了其近五年的房地產投資經歷,從起初的700萬資產翻倍至4000萬,手握六間房產的高峰,如今卻因現金流問題淪為租屋族。該篇文章一經曝光,立即引發網友熱議,成為近期討論焦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