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21歲男沒報戶口 警找到涉案父親:當時不知怎處理

TPBL/阿巴西重返特攻簽下3+2新約 推測頂級年薪2500萬元

大雨與地震釀土石鬆動 蘇花公路驚傳落石砸2車

房市霸王級寒流來了 房仲:剛性需求區也急凍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歷經「金龍海嘯」,加上1月底適逢春節假期,今年1月房市移轉棟數大幅萎縮,住商機構統計六都地政局資料指出,六都1月買賣移轉棟數總計14,226棟,各大都會區不分南北皆大幅萎縮,房市出現霸王級寒流。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央行去年9月啟動第七波信用管制,全台買方出手轉為謹慎,而歷經疫情後多頭,賣方對價格仍有所堅持,買賣雙方認知拉大,加上工作日大減,交易量明顯下滑。

綜觀六都地政局資料,台北市1月買賣移轉棟數月減35%、年減44%;新北市月減37%、年減50%;桃園市月減36%、年減36%。台中市月減30%、年減39%;台南市月減32%、年減44%;高雄市月減29%、年減43%。

六都總計1月買賣移轉棟數為14,226棟,月減33.7%、年減43.2%。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2024年9月央行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後,交易量逐月緩降,僅去年12月適逢年底房市旺季,出現短暫回溫趨勢,直至今年1月,春節提前到來縮短交易時程,加上政府打房重挫市場,買賣雙方缺乏信心,兩大因素形塑出這波「房市霸王級寒流」。

另值得注意的是,新北市1月移轉棟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年減率達50.5%,亦即交易量形同腰斬。

賴志昶指出,新北市重劃區議題濃厚區域如新莊、三重、板橋及淡水等處,過去單月移轉棟數輕鬆破500棟,今年1月移轉棟數卻皆僅約200至300餘棟,顯示主打剛需買盤、首購族群區域,受這波寒流衝擊,年輕買方亦對市場頗為觀望,加上區域近年來隨疫情後房市多頭而大幅起漲,讓首購族購屋腳步相繼放緩。

徐佳馨補充,市場上雖說銀行申貸排隊問題減緩,惟買賣雙方對價格頗有落差,同時又逢美國政壇巨變,讓自住與置產型買方出手皆更為蹉跎,是整體交易趨緩主因。

綜觀市場,部分蛋白區域或中古物件,漸有降價個案出現,不過減幅不大,惟未來是否隨交易量緊縮,出現消費者所期待的房市下修,仍需看股匯市場穩定程度而定,2025年為過去房市多頭後的第一波新案大交屋潮,是否牽動價格表現,值得留意。

六都1月買賣移轉棟數統計。表/住商機構提供
六都1月買賣移轉棟數統計。表/住商機構提供

房市

延伸閱讀

週六補班日路邊停車 新北市比照平日收費

往返台北永寧轉運站將啟用 10線公車不再停靠捷運永寧站口

新北增公益設施項目 洩這三區將有第二座國民運動中心

桃北北攜手建置公車永寧轉運站 2月17日啟用

相關新聞

貨量急速下降、運力過剩 美西線運價雪崩 衝擊貨櫃三雄

航商低價搶貨,美西線運價雪崩。美中關稅談判逐步向好、關稅休兵可能延長,美方貨主轉趨觀望,美西貨量急速下降,加上運力過剩,...

陶朱隱園為何賣不掉?專家曝3硬傷「也許這兩人有興趣」

陶朱隱園屋齡已7年,但實價登錄迄今沒有成交紀錄,這棟位處全台最精華地段─信義計畫區,以科技+綠建築+高規格打造的超級豪宅...

端午沒獎金拿傷心…「三節」不發違法嗎?律師:不一定!但有不能不發的情況

三節獎金不發會違法嗎? 端午節快到了,華哥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公司今年獲利不佳。能省則省,華哥決定不發放端午節獎金,希望大家共體時艱。 沒想到公告一出,員工差點把公司屋頂給掀了! 華哥趕緊來問律師

台灣正式邁入無核時代!立委警告:全民恐多繳上千億電費 網轟「用肺發電」

17日台灣核三廠除役,正式宣告「無核家園」上路,國民黨立委許宇甄痛批,這將導致用電成本飆升、供電不穩,全民將因此多繳上千億元電費。消息曝光,引爆網路熱議。 立委批能源政策「高碳、高價、不穩定」

台積電(2330)「晶圓主權」赴美投資太早出?川普關稅貿易戰…台灣還有什麼牌

美國對大多數中國進口品徵收的綜合關稅稅率,將從145%大幅下調至30%;中國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也同步從125%降至10%。根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說法,這項協議建立在雙方針對芬太尼供應、經貿脫鉤議

國定假日多5天真的不行?黃崇仁一句話打臉全場:多放3、4天死不了人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修法,未來每年國定假日將增加5天,引發產業界熱議。不過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今(12)日受訪時直言:「產業已經放很多假了,多放3、4天死不了人!」 這番話立刻在PTT引爆討論,不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