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活絡綠電交易 提升能源效益

綠電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綠電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2023年台灣總發電設備裝置容量達到64百萬瓩,淨增加約2百萬瓩,其中太陽光電增加2.7百萬瓩,風力發電增加1.1百萬瓩,核能機組減少約1百萬瓩,傳統火力機組減少約0.7百萬瓩。

台灣總發電量為2,821億度,較前一年減少2%,這主要與工業用電需求降低相關。總發電量中,83%來自傳統火力機組,6.3%來自核能,9.5%來自再生能源

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裝置總容量增加3.75百萬瓩至17.9百萬瓩,風力發電機組裝置容量則由2022年的1.6百萬瓩增加至2.7百萬瓩,主要來自於第二階段離岸風電併網。

2023年太陽能發電量達129億度,占總再生能源發電量約48%,較前一年度增加22億度,成長幅度約為21%。風力發電達62億度,占總再生能源發電量約23%,較前一年度大幅增加26億度,約成長73% 。

綠電自由化交易在2023年達17億度,占總再生能源發電量之6%。太陽光電直轉供量較2022年成長超過200%。其中透過再生能源售電業的轉供量年增加超過五倍,顯示台灣企業在RE100與企業社會責任趨勢下,對於綠電需求殷切密切相關。高科技、電信、金融與消費零售等產業皆希望採購到綠電。

經濟部能源署於2023年底開放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太陽光電第二、三型)所產生的再生能源可以出售給再生能源售電業再由其轉售給企業用戶。隨著法規的放寬,原本在綠電取得難度降低後,預期發電業、售電業與企業對於再生能源成本管理的要求將提高。

如何有效的安排案場與用戶間的轉供,讓綠電使用成本有效運用,將是下一階段的挑戰。

除了再生能源的持續建置與交易市場持續擴大,與全球投資趨勢相似的,包括台灣對於能源多元化、強韌電網與儲能的持續發展。2022年提出的「前瞻能源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將地熱、生質能及海洋能領域列為發展重點。

而2024年賴清德總統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強調穩定供電並發展多元綠能。根據行政院公布的民國114年總預算案,淨零轉型相關預算共編列1,161億元,除了離岸風電和太陽能外,還加大對生質能和地熱等前瞻能源的支持,同時也規劃強化電網韌性與儲能預算。

由於再生能源具備間歇性及不易預測性,易受到當下風力及日照變化影響發電輸出頻率,且較難以準確預測發電量,因此須增加能夠快速反應的「調頻備轉服務」作為因應,亦須增加「備轉容量」作為負載過低時的因應。

在發電端,2022年經濟部實施 《儲能結合光電設備競標及容量分配作業要點》透過儲能設備將白天生產之光電儲存於夜間使用,以改善太陽光電間歇性供電問題、維持全天供電穩定度。在電網端,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已開放「輔助服務市場」及「備用容量市場」。

至於用戶端方面,即儲能設備安裝在電表與用戶之間所謂的「表後儲能」,由於《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範用電大戶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儲能設備或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履行等義務,為增加企業增設儲能意願,且避免相關儲能設備閒置造成資源浪費,經濟部於2023年1月新訂《義務儲能設備參與需量反應措施》,台電先試行,其餘用電大戶則視需求選擇是否參與台電系統調度。

與此同時,經濟部2024年7月預告「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包括將「併網型儲能」及「參與需量反應措施的電力交易平台」納入電業管轄、放寬售電業交易及強化電力交易中立等相關條文修正,期進一步活絡綠電交易市場,並提升能源效益。

(作者是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能源轉型事業服務主持會計師、資誠普華綠色科技公司董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能源轉型事業服務資深專員,系列完)

再生能源 太陽光電

延伸閱讀

環境部修正認定標準 增訂太陽光電設敏感區應環評

肯定謝國樑出席環評會議 王醒之:盼他全程戰到尾

台積電高雄擴廠環評初審未過 環團:應提碳排自主減量計畫

民團:協和電廠轉型再生能源 對基隆工商發展更好

相關新聞

獨/台塑河靜鋼廠籌組320億大型聯貸案 將在3月簽約

據透露,為政府新南向政策最具指標性投資案的台塑越南河靜鋼廠,近期內將向國銀新爭取12億美元(約台幣320億元)的聯貸案,...

電價漲幅恐達9%?他怕爆:便當可能要賣200元 網直指罪魁禍首

電價再掀漲風!由於立法院砍掉台電千億元補助,導致台電需自行尋求財務平衡,並可能依法爭取合理利潤。原本預計4月電價調漲6%,如今依照電價公式計算,漲幅恐進一步擴大至9%,接近一成,這將是四年來第五次電價調漲。

獨家/懸缺一個月!台灣高鐵董座人選出爐 代理董事長鄭光遠真除

據了解,台灣高鐵(2633)董事長將由現任代理董事長鄭光遠真除。前台灣高鐵董事長江耀宗於今年1月9日卸任,並先由鄭光遠代...

台積電商機!台業者投30億日圓建熊本公寓式酒店 Q2起營運

隨著台積電熊本廠2024年量產,當地經濟發展迅速升溫,商務差旅需求大增。旅遊業者DoMo集團看準商機,2023年挹注30...

科技業主管反而超容易失業?過來人曝「每年都戰戰兢兢」:養成3習慣保持競爭力

今天看到一篇科技業高管中年失業找不到工作的文章,覺得很感慨。

台馬第二、三號海纜修復完成 陳雪生促建第四條海纜

中華電信繼3月2日完成台馬第三海纜修復後,昨日順利修復台馬第二海纜,台馬通訊恢復雙海纜傳輸,並以微波通訊作為全頻寬備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