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網曝比特犬飼主「詐欺慣犯」 他火速回應:無稽之談

家寧再發4點聲明 揭頻道公司營運狀況曝「與Andy每月領相同薪資」

天冷諾羅病毒活躍 醫曝上公廁「這舉動」將增感染機會

「有土斯有財」觀念難轉 2024台北地上權僅推一案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房價限制民眾居住權益,內政部研議推出權利金取代買賣價格的使用權住宅,觀察地上權住宅,以台北市為最主要推案地,不過近五年來台北市除了於2021年推出3案相對為多,2020、2022年則是一個地上權案都沒有,2023年有兩案,2024年僅1案,市場對這類產品興致相當淡薄。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地上權案遭詬病不脫無法持有土地風險、貸款條件不佳、未來增值幅度有限、價值隨著年限遞減,還得繳交不少的地租等因素,要見量體多因大環境走強而分一杯羹,但都是個位數的差異,起伏不大。

仍有特定建商十分鍾情地上權案,麗寶建設就在全台到處標下地上權推案,大將建設亦屬積極,之後在台北市中正區、大安區都會見其作品,持續挑戰票房毒藥在於如今地價、房價居高不下,地上權標案價碼較低,可有效反映在售價上,建商與買方兩造皆能壓低購置成本,以低價新案吸引買氣,便有機會創造獲利。

以僅推出一個地上權案的2024年來說,位於內湖區四期重劃區的「麗寶鵬程豐潤」,單價開在9字頭,比起內湖區新案價打了七五折;而2021年在古亭生活圈的「虹耀今采」與中正紀念堂周邊的「大將豐喆」,分別交易在單價8字頭與6字頭水位,對比當時該地的區域新案行情約打了六折,有一定吸睛效果,也透露出這類物件的市場價值。

除了價格外,地段、量體亦是地上權觀察重點,近年推出物件幾乎都有地段效益,也為國有地常見優勢,包括忠孝東區、大安森林公園、古亭、中正紀念堂等區域,同時博得建商與買方眼球,增添出手動機。案量方面在這幾年只有「大將名人巷」超過10億元,其餘皆低,建商謹慎標地推案,以免衍生賣壓。

地上權物件常被作為投資出租用,因此如「麗寶鵬程豐潤」、「基泰大安」與「虹耀今采」均有不到20坪的小宅規劃,一方面壓低總價迎合市場,另一方面便是易於租賃創造投報,比方「虹耀今采」,招租廣告來到四、五萬元,換算投報率約3%,不少地上權案便以此方向訴求。

陳炳辰指出,住宅用地上權的低檔態勢預期難在短時間有所改變,更需注意中南部近年也見身影,相比大台北更不易在房價、地段、投報上發揮,展望負向。對比之下,商用地上權常見亮眼表現,不論是創高價的標售溢價,或是開發出指標商用產品的收益,皆與地上權住宅落差顯著,大顯兩樣情。

資料來源/住展雜誌
資料來源/住展雜誌

內政部 地上權 建商 房價 買氣

延伸閱讀

山林匯奪台電CR-1都更案 祝文宇霸回:「我光選地就贏在前頭」

2024年10大建商曝!「台中幫」勢力抬頭 豪宅一哥聯聚首度上榜

建商質疑綠色通膨恐房價飆漲 彭啓明說重話:請避免成為謠言散播者

不只林秉文?梁文傑疑同框桃園建商 凌濤揭背景:每條線都指向88會館

相關新聞

獨/台塑河靜鋼廠籌組320億大型聯貸案 將在3月簽約

據透露,為政府新南向政策最具指標性投資案的台塑越南河靜鋼廠,近期內將向國銀新爭取12億美元(約台幣320億元)的聯貸案,...

電價漲幅恐達9%?他怕爆:便當可能要賣200元 網直指罪魁禍首

電價再掀漲風!由於立法院砍掉台電千億元補助,導致台電需自行尋求財務平衡,並可能依法爭取合理利潤。原本預計4月電價調漲6%,如今依照電價公式計算,漲幅恐進一步擴大至9%,接近一成,這將是四年來第五次電價調漲。

獨家/懸缺一個月!台灣高鐵董座人選出爐 代理董事長鄭光遠真除

據了解,台灣高鐵(2633)董事長將由現任代理董事長鄭光遠真除。前台灣高鐵董事長江耀宗於今年1月9日卸任,並先由鄭光遠代...

台積電商機!台業者投30億日圓建熊本公寓式酒店 Q2起營運

隨著台積電熊本廠2024年量產,當地經濟發展迅速升溫,商務差旅需求大增。旅遊業者DoMo集團看準商機,2023年挹注30...

科技業主管反而超容易失業?過來人曝「每年都戰戰兢兢」:養成3習慣保持競爭力

今天看到一篇科技業高管中年失業找不到工作的文章,覺得很感慨。

台馬第二、三號海纜修復完成 陳雪生促建第四條海纜

中華電信繼3月2日完成台馬第三海纜修復後,昨日順利修復台馬第二海纜,台馬通訊恢復雙海纜傳輸,並以微波通訊作為全頻寬備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