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根本沒派員!假記者持電視台麥牌堵訪被抓包 士院判決出爐

行程急轉彎?馬斯克遭爆將聽取「對陸戰爭計畫」 美官員曝會議過程

北市林森北路外牆石塊掉落砸破車窗 建管處重罰30萬

管理錦囊/扼殺創意三件事 引以為戒

企業的創意與創新息息相關。示意圖。 路透
企業的創意與創新息息相關。示意圖。 路透

企業的創意(creativity)與創新(innovation)息息相關。考量創意是一種未來的可能性,那麼有些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或理念,只要有朝一日付諸實現,或可成為獲利可觀的創新方案,此時管理者應該嘗試停下腳步,聽聽看這些關於創意與創新的獨到見解。

話雖如此,許多主事者往往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做了許多扼殺創意的事情,卻不自知。而這種下意識的反應,源自於長久以來的慣性思維,容易讓人掉入先入為主的意識之中,導致與良機失之交臂。

因此,企業時常關注於「為何組織成員缺乏創新的動能與意願?」以及「如何才能誘發這種動能與意願?」

歸納職場30餘年來的所見所聞,提出管理者不自覺常犯的三件錯事,分述如下。

第一件事,否定早於肯定

對於員工天馬行空的創意與發想,主管直覺反應經常就是三個字隨口而出:「不可能。」主管口中的不可能,其實是源自於超乎主管自己的想像,而非創意本身的可行性。

若是能夠先予以口頭肯定,鼓勵員工朝向行動發展,將焦點放在創意本身,而非個人情緒與看法,才不至於澆熄員工創新熱情的火苗。

第二件事,質疑先於信任

對於員工天馬行空的創意與發想,主管最常見的反應多半是「你憑什麼確定?」

這種質疑也是出自直覺的反應,多半源自於自我保護心機制與多做多錯的保守心態所使然。

若是能夠主動展現出信任的善意,激發員工勇於創新的勇氣。如此才會有源源不絕的點子,也才能把創意落實成為可行的創新方案。

第三件事,反對大於支持

對於員工天馬行空的創意與發想,「不可行」往往是主管主觀預設的結論,而非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試問尚未進行評估的創意,何來不可行之說,這種先射箭、後畫靶的邏輯觀,對於創意的殺傷力最大。

若是能夠不急著反對,嘗試著站在支持的立場來思考,不要用舊思維來束縛自己,或許就不至於造成與創意擦身而過的缺憾。

這些打破常規的想法,往往是一種掙脫既有知識或常識所束縛的開創行為,雖然誰也無法預測成功與否,但是不可否認,這種源自於挑戰已知的思維,往往是破解未知的通關密碼。

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美國製造公司3M所推動的「15%原則」,即允許員工花15%的上班時間,去做個人小專案。

而暢銷全球的便利貼(Post-it Note)就是這樣被員工史賓賽.希爾弗(Spencer Silven)在公司的實驗室發明出來。

新世代的管理者應引以為戒,不應被官大學問大的思維與組織文化所制約,如此才不會造就出「坐擁寶山而不自知」的遺憾。

可成 美國

延伸閱讀

台北遠東香格里拉 奪永續金獎與環保認證

桃園大園塑膠廠外回收區竄濃煙 桃消防分隊搶救中

PwC氣候科技現狀報告出爐 「能源新創」成投資新寵

下條子給林欽榮喬京華城? 蔡壁如:尊重專業、沒有瑕疵

相關新聞

獨/台塑河靜鋼廠籌組320億大型聯貸案 將在3月簽約

據透露,為政府新南向政策最具指標性投資案的台塑越南河靜鋼廠,近期內將向國銀新爭取12億美元(約台幣320億元)的聯貸案,...

電價漲幅恐達9%?他怕爆:便當可能要賣200元 網直指罪魁禍首

電價再掀漲風!由於立法院砍掉台電千億元補助,導致台電需自行尋求財務平衡,並可能依法爭取合理利潤。原本預計4月電價調漲6%,如今依照電價公式計算,漲幅恐進一步擴大至9%,接近一成,這將是四年來第五次電價調漲。

獨家/懸缺一個月!台灣高鐵董座人選出爐 代理董事長鄭光遠真除

據了解,台灣高鐵(2633)董事長將由現任代理董事長鄭光遠真除。前台灣高鐵董事長江耀宗於今年1月9日卸任,並先由鄭光遠代...

台積電商機!台業者投30億日圓建熊本公寓式酒店 Q2起營運

隨著台積電熊本廠2024年量產,當地經濟發展迅速升溫,商務差旅需求大增。旅遊業者DoMo集團看準商機,2023年挹注30...

科技業主管反而超容易失業?過來人曝「每年都戰戰兢兢」:養成3習慣保持競爭力

今天看到一篇科技業高管中年失業找不到工作的文章,覺得很感慨。

饗饗爆食物中毒…同集團的「旭集」照樣去吃! 股添樂:會是近期最乾淨、體驗最好的

饗賓集團旗下品牌,一個人要價近2000的「饗饗」昨天爆發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剛好我今天要去吃旗下另一個品牌「旭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