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大限逼近/業界對策 導入內部定價
在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減碳壓力下,早在政府啟動碳定價前,產業界就已超前部署,排碳大戶像是台積電(2330)、台塑、中鋼等,減碳腳步不落人後;科技大廠像是日月光、台達電、友達更導入內部碳定價,驅動減碳引擎。
電源龍頭台達電自2021年起已訂定每公噸高達300美元的內部碳定價(ICP)機制,遠高於台灣碳費費率,更普遍高於各國碳價。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表示,內部收取的碳費主要應用於節能減碳專案及再生電力。
台達電以收取的碳費成立規模約1億美元的基金,並成立管理小組加以妥善運用,這筆碳費基金有四分之一用在減少碳排、四分之一用於開發再生能源,另外一半用在低碳創新投資,預計2030年達到RE100目標。
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表示,集團已在2021年分階段導入內部碳定價,約有60%廠區導入內部碳定價機制,其中台灣廠區涵蓋率為100%,將持續擴大涵蓋率,建置完整營運碳風險管理。
友達也早在2016年就推動內部碳定價,2023年公告內部碳價為每公噸新台幣6,242元,為前一年五倍。將透過內部碳定價以及所節省的電費,持續優化綠色製造節能投資方案,訂定2030年整體供應鏈減碳20%目標,並秉持以大帶小企業責任,助力產業在淨零轉型賽道上取得領先優勢。
台塑集團過去也投入許多資源在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為因應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並已規劃短、中、長期減碳目標及策略,至2025年應可順利達到265萬噸的減碳目標。過去25年已投資逾500億元、完成逾2.2萬件節水節能改善。
中鋼公司因應淨零推出首批碳中和鋼材,另也加大力度提升能源效率與使用再生能源,深化AI技術在各生產製程環節,例如規劃建立全廠能源與用電數據的AIoT系統,穩定邁入2050碳中和。(記者謝柏宏、李孟珊、劉芳妙、李珣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