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第三年獲頒「國際新創獎」 台灣諾華創新藥物優異

連續三年獲「國家新創獎」的台灣諾華為為全球最大的跨國藥廠集團之一,已轉型為一專注於研發創新藥品之製藥公司。圖/ 台灣諾華提供
連續三年獲「國家新創獎」的台灣諾華為為全球最大的跨國藥廠集團之一,已轉型為一專注於研發創新藥品之製藥公司。圖/ 台灣諾華提供

第21屆「國家新創獎」六大獲獎名單於12月26日揭曉,深耕台灣30餘年的台灣諾華以血脂控制針劑參賽,於食品藥物管理署主任秘書李明鑫手中獲頒「國際新創獎」,該公司連續第三年以創新治療藥物蟬聯此獎項,代表台灣諾華在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等藥物研發及創新領域有著關鍵角色。

被譽為國內生醫與大健康領域最高指標獎項的「國家新創獎」,係由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主辦。今年度參賽團隊數量創近三年最高,共同角逐企業、國際、初創、學研、育成及臨床新創等六大獎項,且經橫跨部會、醫界、科研、產業、創投、智財權、財會等領域的85位專家嚴格審查,遴選出得獎的團隊企業。

最後獲獎的團隊依技術專業領域類別分析,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占比22%居冠,競爭激烈。諾華榮獲的「國際新創獎」,該獎項評選涵蓋「創新技術/產品」、「市場商模」、「智財保護」、「合作鏈結」、「核心團隊」五大面向,經過二階段的專家審查,選出具有指標和領先之水準的藥品給予肯定。

評審團肯定諾華之創新於全球第一個用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小分子干擾 RNA藥物,在「創新面」上,除了藥物施打與保存更容易,另含諾華共有7大臨床試驗計畫於台灣多家大型醫院執行,以及與健保署簽訂合作備忘錄,與醫學會、醫學中心合作教育病人。

代表諾華領獎的心腎血管內分泌醫藥事業部部長蔡涵如表示,透過今年新發佈的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臨床治療路徑,與醫界攜手合作,提升病友對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的認識,使高風險患者能受益於醫療進步。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頭號殺手,每年造成全球超過2050萬人死亡,佔全球總死亡人數的3分之1;在台灣,2023年因心臟與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超過3萬5千人,疾病負擔排名僅次於癌症。翻轉現況的關鍵之一,便是長期穩定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降低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國家新創獎評審總召集人、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表示,新創獎舉辦21年來,已評估超過2,800項技術,其中從學校和生醫界推進成功創業的已經有178家,資本總額近238億元台幣。

連續三年獲「國家新創獎」的諾華全球總部在瑞士,為全球最大的跨國藥廠集團之一,已轉型為一專注於研發創新藥品之製藥公司, 2023年全球投入研發經費為86億美金,致力於提升病患的治療成果,四大核心疾病領域包括癌症,心、腎、代謝性疾病,免疫和神經醫學,並且跨足最創新的細胞和基因療法。

台灣諾華心腎血管內分泌醫藥事業部部長蔡涵如(右)從食藥署主秘李明鑫手中接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獎座。圖/ 台灣諾華提供
台灣諾華心腎血管內分泌醫藥事業部部長蔡涵如(右)從食藥署主秘李明鑫手中接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獎座。圖/ 台灣諾華提供

團隊 心血管疾病 醫學中心

延伸閱讀

格棋化合物半導體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肯定

國家新創獎攻下逾2成 生技醫藥產業有望成護國群山

嘉大研發提升肉雞生長性能帶動經濟效益 榮獲國家新創獎

友守候多時等不到人 嘉義7旬婦昏坐車站廁所馬桶不治

相關新聞

光陽內鬥 董事長柯勝峯宣布不續任

機車大廠光陽去年才邁入六十周年,公司將於下周三(十六日)舉行股東會全面改選董事,經營權之爭卻浮上檯面。光陽董事長柯勝峯昨...

獨/台塑河靜鋼廠籌組320億大型聯貸案 將在3月簽約

據透露,為政府新南向政策最具指標性投資案的台塑越南河靜鋼廠,近期內將向國銀新爭取12億美元(約台幣320億元)的聯貸案,...

電價漲幅恐達9%?他怕爆:便當可能要賣200元 網直指罪魁禍首

電價再掀漲風!由於立法院砍掉台電千億元補助,導致台電需自行尋求財務平衡,並可能依法爭取合理利潤。原本預計4月電價調漲6%,如今依照電價公式計算,漲幅恐進一步擴大至9%,接近一成,這將是四年來第五次電價調漲。

獨家/懸缺一個月!台灣高鐵董座人選出爐 代理董事長鄭光遠真除

據了解,台灣高鐵(2633)董事長將由現任代理董事長鄭光遠真除。前台灣高鐵董事長江耀宗於今年1月9日卸任,並先由鄭光遠代...

台積電商機!台業者投30億日圓建熊本公寓式酒店 Q2起營運

隨著台積電熊本廠2024年量產,當地經濟發展迅速升溫,商務差旅需求大增。旅遊業者DoMo集團看準商機,2023年挹注30...

科技業主管反而超容易失業?過來人曝「每年都戰戰兢兢」:養成3習慣保持競爭力

今天看到一篇科技業高管中年失業找不到工作的文章,覺得很感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