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反罷造勢傳意外…86歲老翁疑吃便當噎到 送醫搶救不治

避重就輕?石明謹列台師大抽血案記者會「10重點」 網酸:立意良善

北市地王、地后出爐 台北101大樓稱霸全國蟬聯地王12年

台北市114年公告土地現值業經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完成。報系資料照
台北市114年公告土地現值業經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完成。報系資料照

台北市114年公告土地現值業經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完成,地政局今公布,全市平均調幅較113年上漲5.24%。台北101大樓以公告土地現值每平方公尺210萬3000元,換算每坪約695.2萬元,第12度站上全國地王寶座。

地政局統計,114年地價作業調查期間,全市不動產買賣登記案量3萬116件,較前一年同期2萬5186件增加4930件,增幅19.57%,終止連續兩年負成長,為105年以來第2高,整體交易量能明顯升溫,主要係因受經濟成長率回升、市場資金充沛等因素影響。

另外,不動產交易價格部分,依據實價登錄資料及地價調查結果顯示,亦呈現上漲。整體而言,不動產市場呈現「量增價漲」格局。

114年公告土地現值調整,經地價評議委員會考量最近1年地價動態及整體經濟狀況後,評定全市平均調幅為5.24%。全市4944個地價區段,評議結果4822個地價區段上漲,121個地價區段持平,1個地價區段下跌。各行政區評議結果,12行政區均上漲。

地政局指出,漲幅最大的南港區,在公共建設逐步到位及大型開發案的帶動下,產業進駐需求持續增溫,並為本市會展及產業聚集量能樞紐,串聯科技核心聚落廊帶,具發展潛力優勢,平均調幅5.89%。

居次的中山區,交通路網密集,生活及商業機能俱佳,此外近年小宅產品受消費者青睞,帶動區內購屋需求,平均調幅5.79%。漲幅最小為大安區,區內房價基期較高,實價登錄交易價格漲幅相對和緩,但平均調幅亦有4.64%。

眾所矚目的地王,由「台北101大樓」穩居寶座,身為全台熱門觀光地標景點之一,加上商辦市場需求殷切,商業活動熱絡,帶動地價穩定成長;居次的「國泰置地廣場」則以每平方公尺201萬7000元,換算每坪約666.8萬元,連2年蟬聯地后。

「新光摩天大樓」雖以每平方公尺199萬9000元,換算每坪約660.8萬元,位居全市第三,但隨著「台北雙子星」聯合開發案等持續推動,前景仍然可期。

台北市公布地王、地后。圖/北市地政局提供
台北市公布地王、地后。圖/北市地政局提供

摩天大樓 房價 成長率 實價登錄 台北101

延伸閱讀

文山區興隆D2區社宅今起招租 195戶陸續釋出

廖先翔父涉佔國有地不起訴 涉佔4土地另案偵辦

北市大安國中新大樓落成 地下室逾200車位紓解周邊停車困境

台中公告土地現值 新光三越蟬聯地王每坪236萬

相關新聞

錢去哪了?全民普發1萬元再掀論戰…《聯合》粉絲團炸鍋:追問超徵流向、舉債合理嗎

「普發1萬元」議題再度引爆網路熱議,《聯合新聞網》粉絲團湧入大量留言,民眾聚焦超徵稅收去向、政府舉債發現金是否合理,留言區正反聲音持續交鋒,顯現社會分歧與民意沸騰。 原始新聞針對普發現金1萬元是

普發1萬為何需要舉債?引政府3800億帳目爭議…觀點正反激辯!

近期「全民不普發一萬元」議題持續延燒,PTT股板上再次爆發激烈論戰。有網友以會計角度質疑政府超徵稅收與特別預算帳目運用,認為財政邏輯不通,政府「說好的錢到底去哪裡?」引來正反兩派激烈交鋒。 編輯

普發1萬得舉債?卓榮泰坦言「內心交戰」政府預算細節曝光…網全炸鍋

藍白聯手在立法院通過「普發1萬」特別條例,全民現金大紅包話題沸騰,但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記者會親上火線,直言政府沒多餘的錢可普發1萬,若要硬上,行政院勢必得舉債。他坦承「發不發,我內心交戰!」強調願意

員工被要求擺拍?台電官方開嗆電力產業工會:不容被誣衊

台灣電力產業工會16日發布聲明,拼命搶修復電但拒為公司擺拍、拒當撥補台電千億大內宣的素材,台電也反擊了,強調台電同仁颱風...

新光三越董座爭奪戰落幕 吳東昇續任、吳昕陽任副董兼總經理

新光三越董事長爭奪戰落幕,董事長吳東昇續任,而現任總經理吳昕陽則被選為副董事長兼董事長,意味著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布局成功...

南京紅姐1700男約事件震撼!小王小大:台中「一樓一鳳」同樣反映情感現象

南京近期爆紅的「紅姐」事件引發台灣社群熱議,38歲的紅姐雖外型不符主流審美,卻號稱曾與近1700位男性有過約會與互動,讓不少台灣網友驚呼:「第一次覺得人生很失敗,居然輸給紅姐!」小王小大節目開頭坦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