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普亭打給我」川普:美國可能將涉入以伊衝突 他可當和事佬

台塑四寶營收 三好一淡…上月受惠訂單遞延、歲修結束

台塑四寶公布11月合併營收總計1,186.1億元。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塑四寶公布11月合併營收總計1,186.1億元。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塑四寶昨(6)日公布11月合併營收總計1,186.1億元,月增7.2%、年減2.5%;四寶前11月總營收逾1.35兆元,年減2.3%。台塑四寶11月表現呈三好一趨緩的好成績,除南亞較上月衰退,另外三家公司與上月相比都成長,台塑、台塑化與上月相比更出現兩位數成長,主要包括訂單遞延、歲修結束、銷量成長等因素。

台塑(1301)11月合併營收181.47億元,不僅月增15.3%、年增也有10.6%。台塑表示,11月營收比上月成長主因是配合液鹼客戶船期安排,10月部分訂單延至11月交運,加上受10月底康芮颱風影響,部分PVC訂單延至11月交運,致11月液鹼及PVC銷售量合計比10月增11.8萬噸。

若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動能還包括寧波PDH廠年初投產,原料丙烯供應充足,PP產銷量增加。此外,中國大陸推出家電汰舊換新政策,帶動ABS需求增加,且AN同業安排歲修,台塑支援供貨國內客戶也帶動11月AN銷量成長。

南亞11月合併營收219.65億元,月減3.5%、年增4.9%,月減主因是美國受到感恩節假期及聚酯瓶粒淡季影響,交運量下滑;大陸因寧波廠可塑劑原料延遲到港影響生產、BPA-1定檢,致營收減少;然台灣母公司聚酯膜、可塑劑、BPA、銅箔基板等產品接單增加,營收成長。若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動能來自德州兩套EG全能生產,銷售量顯著增加,此外聚酯、銅箔基板市況略為好轉,營收小幅增加。

台化11月合併營收272.54億元,月增2%、年減5.2%,月增主因ARO-3廠定檢後復車,萃餘油回售台塑化、PP拓展外銷、PIA產銷調節增加台灣出貨量,加上PTA外銷印度延後交運等帶動。

不過,由於原油需求疲弱及中東、俄烏衝突情勢多變,大陸經濟下行且政府刺激措施不如預期,同業產能持續開出,影響原油價格及主要產品行情震盪走低,僅丙酮因同業減產以及ABS接單穩定,平均售價略高於上月。

台塑化11月合併營收512.44億元,月增12.7%、年減7.9%。營收月增主因煉油事業營業額比上月成長24.9%。

營收 台塑化

延伸閱讀

威剛營收/11月34.94億元連三增 前11月超越去年全年

台塑(1301)跌破2008年低點…四寶的黑暗時刻!達人:弱勢股碰不得

鴻海11月營收 兩位數下滑…處分Vizio持股獲利8.7億元

大立光11月營收月減8% 本月拉貨看淡

相關新聞

陶朱隱園為何賣不掉?專家曝3硬傷「也許這兩人有興趣」

陶朱隱園屋齡已7年,但實價登錄迄今沒有成交紀錄,這棟位處全台最精華地段─信義計畫區,以科技+綠建築+高規格打造的超級豪宅...

端午沒獎金拿傷心…「三節」不發違法嗎?律師:不一定!但有不能不發的情況

三節獎金不發會違法嗎? 端午節快到了,華哥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公司今年獲利不佳。能省則省,華哥決定不發放端午節獎金,希望大家共體時艱。 沒想到公告一出,員工差點把公司屋頂給掀了! 華哥趕緊來問律師

台灣正式邁入無核時代!立委警告:全民恐多繳上千億電費 網轟「用肺發電」

17日台灣核三廠除役,正式宣告「無核家園」上路,國民黨立委許宇甄痛批,這將導致用電成本飆升、供電不穩,全民將因此多繳上千億元電費。消息曝光,引爆網路熱議。 立委批能源政策「高碳、高價、不穩定」

台積電(2330)「晶圓主權」赴美投資太早出?川普關稅貿易戰…台灣還有什麼牌

美國對大多數中國進口品徵收的綜合關稅稅率,將從145%大幅下調至30%;中國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也同步從125%降至10%。根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說法,這項協議建立在雙方針對芬太尼供應、經貿脫鉤議

國定假日多5天真的不行?黃崇仁一句話打臉全場:多放3、4天死不了人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修法,未來每年國定假日將增加5天,引發產業界熱議。不過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今(12)日受訪時直言:「產業已經放很多假了,多放3、4天死不了人!」 這番話立刻在PTT引爆討論,不少

光復節不該放?蕭美琴、林靜儀曾連署支持 網酸:時空忍術又來了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新增5天國定假日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包括光復節與行憲紀念日納入法定假日。不過民進黨多位立委跳出來批評此案是「討好式立法」、「令人作嘔」,引發爭議。網友隨即翻出過往紀錄,發現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