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不淡…11月掛牌3.9萬輛 優於預期

車市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車市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車市淡月不淡,11月汽車領掛牌數出爐,台灣單月掛牌39,181輛,月增17.9%,年減10.1%,略優於原先預期。累計今年前11月總市場登錄台數416,528輛,年減4%,則為2006年以來的同期次高。

業界指出,車市11月呈現淡月不淡甚至優於預期,其主因是個大車廠、品牌持續擴大各種促銷活動,提升客戶下單意願、衝出年底買氣。

在各主要品牌持續擴大促銷優惠,加上重點新車的訂單大量消化,龍頭車廠和泰車(2207)預估12月車市規模將在4.2萬台,比去年同期少3%,全年累積下來,總市場近46萬台,超出年初預估的45萬台,去年因為有疫情紅利,大量消化累積未交車訂單,全年掛牌47.7萬台,今年少了疫情紅利,只差了1.7萬台,顯見台灣車市需求強勁。

11月車市掛牌量概況
11月車市掛牌量概況

11月車市仍以進口車品牌表現亮眼,LEXUS 2,241輛,年增5%;BMW 2,138輛,較去年更增加約75%,再加上TESLA 1,152輛,年增42%,成為支撐11月車市的重要量能。

至於國產車品牌則是普遍衰退,TOYOTA、HONDA、中華、日產都較去年同期衰退,MG持續因為國產車自製率問題,領掛牌數降至400輛以下,現代的CUSTIN 319輛,較上月已增加一倍多,由於CUSTIN影響減少,現代汽車的單月掛牌1,842輛,較去年同期成長7.5%。

累計前11月的掛牌數已經可以大致看出各品牌今年的銷售表現,和泰車前11月掛牌114,292輛,較去年小幅減少1.7%;進口車品牌中賓士(BENZ)24,555輛,年增7.6%;BMW 18,676輛,年增14.4%;TESLA 13,364輛、年增17.6%,這三大品牌今年都有機會創下全年在台銷售新高紀錄。

整體而言,今年車市規模雖不如去年的47.7萬輛,但因為豪華車品牌的表現亮點,進口車掛牌量仍逆勢成長。

和泰汽車旗下TOYOTA與LEXUS品牌於11月合計登錄14,144輛,年減4%,市占率36.1%,創近13年來同期新高。累計TOYOTA與LEXUS兩品牌今年前11月總市場登錄台數140,889輛,年減2.5%。但其中休旅霸主COROLLA CROSS 10月小改款上市後持續熱銷表現,以4,177輛位居全市場第一的王位;進口車市場冠軍RAV4,本月則以1,835輛的成績,搶下全市場第二名寶座。

小商霸主TOWN ACE,本月則繳出1,649輛的成績單,寫下全市場第三名的佳績 。

車市 進口車

延伸閱讀

台灣11月車市小幅衰退 Corolla Cross持續爆衝 商用車之爭越演越烈

年底業績催落去 TOYOTA澎派禮遇超給「利」!

裕隆、東陽 四檔動能強

2025美規Lexus RZ價格大跳水 比Toyota bZ4X還便宜!

相關新聞

獨/台塑河靜鋼廠籌組320億大型聯貸案 將在3月簽約

據透露,為政府新南向政策最具指標性投資案的台塑越南河靜鋼廠,近期內將向國銀新爭取12億美元(約台幣320億元)的聯貸案,...

電價漲幅恐達9%?他怕爆:便當可能要賣200元 網直指罪魁禍首

電價再掀漲風!由於立法院砍掉台電千億元補助,導致台電需自行尋求財務平衡,並可能依法爭取合理利潤。原本預計4月電價調漲6%,如今依照電價公式計算,漲幅恐進一步擴大至9%,接近一成,這將是四年來第五次電價調漲。

獨家/懸缺一個月!台灣高鐵董座人選出爐 代理董事長鄭光遠真除

據了解,台灣高鐵(2633)董事長將由現任代理董事長鄭光遠真除。前台灣高鐵董事長江耀宗於今年1月9日卸任,並先由鄭光遠代...

台積電商機!台業者投30億日圓建熊本公寓式酒店 Q2起營運

隨著台積電熊本廠2024年量產,當地經濟發展迅速升溫,商務差旅需求大增。旅遊業者DoMo集團看準商機,2023年挹注30...

科技業主管反而超容易失業?過來人曝「每年都戰戰兢兢」:養成3習慣保持競爭力

今天看到一篇科技業高管中年失業找不到工作的文章,覺得很感慨。

饗饗爆食物中毒…同集團的「旭集」照樣去吃! 股添樂:會是近期最乾淨、體驗最好的

饗賓集團旗下品牌,一個人要價近2000的「饗饗」昨天爆發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剛好我今天要去吃旗下另一個品牌「旭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