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市議員林亮君曝遭以裸照恐嚇5萬美金 警獲報追查中

吃得對關乎健康存亡 營養師與老年科醫師推薦50歲後必吃食物

MLB/大谷翔平23日第2次登板 戰國民換搭新秀捕手

南亞與宜可可公司簽署MOU 共同建構寶特瓶回收再生網絡

南亞公司資深副總蔡昌明(前排右二)與ECOCO執行長李漢揚(前排左二)率領合作團隊共同簽署備忘錄。南亞公司/提供
南亞公司資深副總蔡昌明(前排右二)與ECOCO執行長李漢揚(前排左二)率領合作團隊共同簽署備忘錄。南亞公司/提供

南亞(1303)公司13日宣布,為了促進聚酯回收產業發展,落實環保永續理念,南亞公司已與台灣循環經濟新創公司宜可可(ECOCO)簽署產業合作備忘錄(MOU)。將藉由ECOCO於各大通路設置的先進智慧回收機,提供消費者更便捷的寶特瓶回收管道,讓環保回收意識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南亞公司指出,這些寶特瓶回收後,將再透過南亞先進的聚酯回收技術,賦予廢棄寶特瓶全新生命,共同建構寶特瓶回收再生網絡,達到資源永續循環的目的。

南亞指出,由於碳中和議題發酵,促使品牌大廠積極制定回收料使用目標,導致寶特瓶等回收塑料需求日益增加,此次合作可擴大南亞在回收材料市場的布局,尤其ECOCO為台灣智慧回收領域的領導品牌,運營全台最大的智慧回收系統,藉由前端材質分類管控及優異的光學辨識技術,瓶片收率已突破90%,高於台灣市場72%的平均收率,可供應南亞更高品質的回收料源,提升整體回收效率。

同時,在台塑集團台塑生醫的資源支援及共同合作下,也讓ECOCO的創新回收模式能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益在台灣生根發展。南亞公司表示,該公司目前已於台灣、中國大陸、越南及美國等地區建置年產能31萬噸的聚酯回收產線,從消費後回收(Post-Consumer Recycled,PCR)、工業端回收(Post-Industrial Recycled,PIR)建構完整的寶特瓶、織物及工業用離型膜等回收體系,並持續推動材質單一化設計,進一步提高回收效率,目標朝全聚酯可回收用途發展,開發一系列低碳應用產品,成為創造永續價值的供應商。

南亞表示,公司認為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同等重要,經由此次雙方合作,不只能夠讓廢棄資源重新被利用,更能帶動消費者參與環保行動,這項合作案不僅是一項商業創新模式,同時更是對地球環境保護的具體承諾。未來將持續透過技術創新與資源共享,結合理念相同的業界朋友們,共同為台灣循環經濟產業做出更多貢獻。

南亞公司資深副總蔡昌明(右)與ECOCO執行長李漢揚(左)率領合作團隊共同簽署備忘錄。南亞公司/提供
南亞公司資深副總蔡昌明(右)與ECOCO執行長李漢揚(左)率領合作團隊共同簽署備忘錄。南亞公司/提供

環保 消費 南亞

延伸閱讀

啟動AI合作 新光醫院、陽明交大及群聯電子簽MOU

30人受害!創意私房北市狼師偷拍女學生9年上傳社群 檢起訴求刑15年

新光醫院與學研界簽MOU 生成式AI助判斷肺癌篩檢影像

寶特瓶變身大作戰!聯合報、中信攜手校園打造減塑小奇兵

相關新聞

貨量急速下降、運力過剩 美西線運價雪崩 衝擊貨櫃三雄

航商低價搶貨,美西線運價雪崩。美中關稅談判逐步向好、關稅休兵可能延長,美方貨主轉趨觀望,美西貨量急速下降,加上運力過剩,...

陶朱隱園為何賣不掉?專家曝3硬傷「也許這兩人有興趣」

陶朱隱園屋齡已7年,但實價登錄迄今沒有成交紀錄,這棟位處全台最精華地段─信義計畫區,以科技+綠建築+高規格打造的超級豪宅...

端午沒獎金拿傷心…「三節」不發違法嗎?律師:不一定!但有不能不發的情況

三節獎金不發會違法嗎? 端午節快到了,華哥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公司今年獲利不佳。能省則省,華哥決定不發放端午節獎金,希望大家共體時艱。 沒想到公告一出,員工差點把公司屋頂給掀了! 華哥趕緊來問律師

台灣正式邁入無核時代!立委警告:全民恐多繳上千億電費 網轟「用肺發電」

17日台灣核三廠除役,正式宣告「無核家園」上路,國民黨立委許宇甄痛批,這將導致用電成本飆升、供電不穩,全民將因此多繳上千億元電費。消息曝光,引爆網路熱議。 立委批能源政策「高碳、高價、不穩定」

台積電(2330)「晶圓主權」赴美投資太早出?川普關稅貿易戰…台灣還有什麼牌

美國對大多數中國進口品徵收的綜合關稅稅率,將從145%大幅下調至30%;中國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也同步從125%降至10%。根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說法,這項協議建立在雙方針對芬太尼供應、經貿脫鉤議

國定假日多5天真的不行?黃崇仁一句話打臉全場:多放3、4天死不了人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修法,未來每年國定假日將增加5天,引發產業界熱議。不過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今(12)日受訪時直言:「產業已經放很多假了,多放3、4天死不了人!」 這番話立刻在PTT引爆討論,不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