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治理/勞動部部長何佩珊 勞資利益 找平衡點

勞動部長何佩珊作風「明快、果斷,但不強勢」,上任後,首要穩定文官系統,推動勞動政策,強調將調和勞資雙方利益,完成最低工資調升。 記者潘俊宏/攝影
勞動部長何佩珊作風「明快、果斷,但不強勢」,上任後,首要穩定文官系統,推動勞動政策,強調將調和勞資雙方利益,完成最低工資調升。 記者潘俊宏/攝影

新任勞動部長何佩珊曾是立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首席幕僚、四任行政院長的行政院副秘書長,從幕僚首度站上檯面,主掌全國勞動政策。她上任後,首要穩定文官系統,她表示,重大政策推動仰賴文官;在勞動政策推動上強調將調和勞資雙方利益,得以順利完成最低工資調升。

鼓勵留任 穩定文官系統

何佩珊一上任,馬上面臨缺工、開放移工的壓力,而勞動力主責機關勞動力發展署更面臨人才荒。原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賴家仁在2024年初轉任桃竹苗分署的分署長,另一名副署長鍾錦季於8月提早退休,雖然由主任秘書陳世昌接任其中一職,卻傳出署長蔡孟良也申請提前退休,在群龍無首之下,政策推動恐有難度。

何佩珊深知發展署業務繁重,不僅涉及移工、缺工等相關重要政策,業務涵蓋民眾就業前開辦職前訓練、勞工各種在職訓練課程,針對身心障礙者、中高齡、二度就業婦女及原住民等特定對象提供各種就業協助;另辦理跨國勞動力聘僱許可與管理。

於是,她親自留任現任署長蔡孟良,並且向內政部長劉世芳借將,商請移民署的組長黃齡玉轉任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她並放低身段表示,政務推動必須仰賴文官體系專業,她也授權文官對外說明政策,釋出她對文官專業的尊重。

此外,她表示,當前勞動力短缺,政府鼓勵勞工延後退休,公務員體系也是一樣,「公務員不要太早退」。

為改善發展署員額不足導致業務量過大的問題,何佩珊有感而發地說,過去強調精簡政府,因此對於公務員員額有過於嚴格控制,但時代改變,新的政策、業務量龐大,她會向行政院及人事行政總處反映,倘若沒有人力和餘裕去執行,勢必會影響工作品質,她認為員額應做適度鬆綁。

何佩珊上任第二個挑戰就是必須完成最低工資的調升。而最低工資調升牽涉勞資雙方的利益,她事前先低調拜會商總和工總,廣泛性地就資方團體關心的議題,聽取意見。

多方兼顧 調升最低工資

在9月4日首次最低工資審議上,過去勞資相互叫陣的情景,這次相對收斂溫和,幾乎沒有煙硝味,甚至有最低工資委員表示現場「相談甚歡」,最低工資審議委員們會後受訪發言更是一片祥和,皆宣稱能接受4.08%的調幅。

一位最低工資審議會委員觀察,何佩珊新官上任,對審議程序雖不熟悉,但會前做足功夫,她作風「明快、果斷,但不強勢」,雖然會中表態應反映CPI、經濟成長果實全民共享的基本立場,但仍傾聽勞資意見,力求多方兼顧。當學者代表建議,今年GDP比去年好,調幅不該低於去年的調幅4.05%,何佩珊也接著裁示勞資各退一步,折衷4.08%調幅,現場毫無異議,很快就拍板。

何佩珊上任受訪時強調,未來勞動政策,例如建立照顧停留制度、延長退休年齡、或是協商最低工資時,必須求取勞資平衡,考量企業負擔。上任至今半年,她在這勞資平衡木上,踩得相當穩健。

何佩珊 退休

延伸閱讀

颱風假未出勤 勞工沒薪水公務員照領薪立委促法制化

影/台灣缺工6.6萬還是24萬?立委質疑勞動部掩蓋真相

6.6萬個職缺半年找不到人 勞長:中階技術人力最缺工

壯世代定基本法遭疑疊床架屋 何佩珊:立法值得商榷

相關新聞

饗饗爆食物中毒…同集團的「旭集」照樣去吃! 股添樂:會是近期最乾淨、體驗最好的

饗賓集團旗下品牌,一個人要價近2000的「饗饗」昨天爆發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剛好我今天要去吃旗下另一個品牌「旭集」。

多少資產才會滿足?雨果「不同年齡追求目標不同」:存夠退休金不是一切

最近看了一些影片,討論到不要僅是追求財富,人生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有影片訪問到一些已經達到一些財富地位的人,開始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與捐獻等事情。

文組該怎麼領高薪?過來人分享「服務業跳科技」:需要具備3種能力

之前蠻多文章討論文組職要怎麼領高薪,其實不少案例是進外商科技業然後擔任營運相關的職位像是Operation、行銷、客服、專案經理等等。

台中李方艾美酒店求售 業界猜測:趁國際飯店紛紛入駐脫手

斥資80億元打造的「台中李方艾美酒店」傳出委託不動產公司標售,引發關注。據台中市飯店業者指出,李方艾美公開求售後,已有仲...

momo富邦媒謝年會 持續發展多元科技電商第2曲線

台灣線上零售業龍頭富邦媒(8454)今(28)日舉行謝年會,呼應20週年以「開箱下一個自己」為主題,邀請momo及富昇物...

網家股臨會 通過引入統一成為最大股東

網路家庭PChome日前決議通過私募普通股案,引進統一參與認購,今舉行股東臨時會正式通過議案,統一也成為持股30%的最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